人民網
人民網

台州仙居:一溪碧水串起“美麗經濟”

龐曉棟
2022年09月22日08:41 | 來源:台州日報
小字號

藍天下,永安溪的源頭——石長坑就像臥在豐沛大地上的一條“綠絲帶”。

起自金竹溪村,流入下岸水庫,這條“綠絲帶”濃縮的精華段有2公裡,位於台州市仙居縣溪港鄉金竹溪村。

這2公裡水域,對於48歲的呂寬炤來說,意味著365天忙碌而美好的生活——作為金竹溪村村委會副主任,新農村建設為村庄帶來人氣后,他帶領村民將房子改成民宿,自己也當起了“民宿管家”。

然而前幾年,這段流域還是堤岸破損、雜草叢生、河道不暢,常被外人奚落為“窮山惡水”。

河還是那條河,但思路一變天地寬。依托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金竹溪村做足“水文章”,走出了一條山水美、文化興、產業旺的鄉村振興道路。

以水為脈,繪就綠美鄉村

“背靠山,大樹遮陰,水流清澈見底,且達到飲用水的標准,這可是城裡人羨慕不來的。”每天去溪邊巡查,是呂寬炤作為金竹溪村村委會副主任的日常。

金竹溪村,曾經可以說“藏在深山人未識”,流經村裡的小溪,支撐著整個村庄:洗菜洗衣服、澆菜園、灌溉稻田……

隨著時代飛速發展,越來越多村民選擇遠離故土,金竹溪村因此凋敝。年輕時,呂寬炤也跟著鄉親們到大城市謀生。

小溪從“繁忙”歸於“平靜”,他原以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將徹底“上岸”。出乎他意料的是,2014年,他再次與小溪親密接觸。

這一年,為了村裡的建設,村“兩委”班子把呂寬炤從外地叫回來。“當時村裡正著手開展‘五水共治’工作。”呂寬炤回憶。

河道治理、設置攔水堰、新建廊橋……回村后,呂寬炤和其他村干部一起,通過一系列舉措,讓永安溪源頭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此外,新農村改造與之同步進行。”呂寬炤說,全村房屋原來基本上為土木結構,而且比較破舊,改造后,每一戶村民都住上了別墅式新房,“建設期間,我們還在村裡鋪設污水管網,建設農污終端,提升農污處理能力。”

以水聚財,激活富民引擎

村庄“蝶變”后,游客絡繹不絕,隨之帶來了一波“回鄉創業潮”,村裡借機發展起了民宿。

村民呂洪衛在上海生活工作了20多年,2018年回到家鄉,今年7月其民宿正式營業。短短兩個多月,已接待游客300人次,為他帶來4萬多元的收入。

27歲的呂丞懿同樣感同身受。大學畢業后,呂丞懿先在台州市區找了份工作,因為工作性質比較自由,呂丞懿便把家裡裝修成民宿,平時由父母照管,自己負責在線上接單,高峰期再回家幫忙。

“像呂丞懿這樣的大學生在村裡辦民宿畢竟少數,多數客源還是由村裡和旅行社合作,再統一分配給各家,分配標准就是讓我們端上‘金飯碗’的治水工作。”呂寬炤說,村裡將“護水公約”寫入村規民約,對各戶實行考核,內容為家門口的水環境維護,以及周邊門前屋后的綠化等,做得越好,分配到的客源就越多。

目前,金竹溪村共開辦民宿44家,擁有床位800多個。2021年,村裡共接待游客6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00余萬元,每家民宿年收入至少10萬元以上。2022年至今,已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

以水發力,做好“非遺”文章

但金竹溪村並不安於現狀。2010年,在金竹溪村延續了500多年的清音寺七月七廟會,正式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2015年11月被批准為浙江省第三批非遺旅游景區—非遺主題(實驗)小鎮。

如何進一步提升非遺文化知名度?

金竹溪對現存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呂氏宗祠,以及內設的“清音書院”進行修繕。“每到七夕廟會,村裡都會表演舞獅、跳跳馬、民歌等民俗文化節目。如今游客多了,希望金竹溪村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文化,被更多人知曉喜歡。”呂寬炤說。

此外,作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革命老區,溪港鄉有著金竹糧倉“開倉濟貧”、革命先賢曹老七事跡等紅色故事。對此,金竹溪村充分挖掘本村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系列坐標,形成主題教育和情景研學的基礎線路。建立鄉黨史展覽館,融入體驗性、互動性、開放式主題黨日模式,創新紅色地標旅游格局。

呂寬炤告訴記者,2021年暑假,就有120位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過來開展研學活動,“今后,自己沒准還會化身教育研學的‘帶隊老師’呢!”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