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浙江桐庐:让“一湾碧水”成为致富“源头活水”

陈艺琨
2021年12月02日11:15 | 来源:桐庐新闻网
小字号

  “小河清清大河净,池水渺渺净涟漪。”如果把河湖看成水生态系统“主动脉”的话,那小溪、小水沟、小池塘则是水生态系统中的“毛细血管”。小微水体是地表水的最小单元,却直接影响着河湖的治水效果。

  近年来,杭州市桐庐县紧抓“截、清、引、修”四字方针,以水清流畅促水体净化,以水清岸绿促环境美化,以亲水模式促产业转化,开创了小微水体“整治—提升—转型”的治水提质新模式。

  每年夏季,来桐庐亲水嬉戏的游客络绎不绝,富春江镇芦茨村便是热门“亲水点”之一。近年来,当地村民依托好山好水发展民宿产业,芦茨村的名气不断壮大,村民的日子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桐庐县以“先行先试”理念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打造五水共治“治水先行秀水先享”治理成果示范区,以治水促进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切实让桐庐的一湾碧水变成了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民致富的源头活水。

  分水镇小源村原本是一个养猪“臭臭村”,通过关停养殖场,实施小流域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全面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伴随环境的改善,该村借助整治后的水环境资源,打造集吃、住、游、乐、养为一体的珊瑚岭乡村度假景区,规划出水上运动、休闲垂钓等亲水旅游项目。景区营业以来,每年接待游客量约15万人次,集体经济也由零增加到40多万元。

  全县主要河道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将“清三河”工作延伸至小溪(沟、渠)、池塘等小微水体;提出“全县域、全天候消灭Ⅳ类及以下水体”工作目标……桐庐县循序渐进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今年更将小微水体生态化修复项目纳入杭州市“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一区一品”考核项目,纳入全县九大重点攻坚战——美丽生态提升攻坚战“水之美”行动。

  自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以来,桐庐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水岸共治,综合施策”“生态为先,修复为主”“统筹协调,全域推进”的原则,推进小微水体生态化修复工作。全面推进工业污染整治、农业污染整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整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

  治水是系统工程,不仅要提水质,更要筑风景。走进江南镇环溪村,村民家门口一个个种植着各类花卉绿植的“小花园”格外醒目,这是村里的“污水处理池”。

  早在2009年,环溪村就开始推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陆续建了9个生活污水池,其中2个是微动力太阳能处理模式,7个是人工湿地模式。村民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全都注入污水处理站。当年环溪村就成功争取到了打造全国最清洁城市示范点项目。

  桐庐县小微水体生态化修复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科学技术方法,建立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生态化护坡技术进行生态改造,修复水岸生态。

  截至目前,已建有人工湿地1644个、生态浮岛108个,不仅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还形成完整的生态修复系统。同时,依水建设休闲绿道、景观绿化带、驿站等配套项目,对周边景观和整体生态系统进行优化提升。

  2017年,桐庐县以整治后的小微水体为基础,以生态化修复全覆盖为目标,提出打造五水共治成果“治水先行秀水先享”示范区,充分发挥区位、水质等优势,打造了天然浴场、嬉水乐园、邻里中心、水产养殖示范中心以及最美渔牧农庄五大类精品示范点108个,串点成线,形成38个治水转型综合体,不仅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也让村集体经济、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变得更宽更亮。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