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十年·余杭丨黃金十年創輝煌 錨定下個十年布局躍升之路

人民網杭州9月23日電 (記者張麗瑋)今天上午,“杭州這十年·余杭”主題新聞發布會舉行。過去十年,是杭州市余杭區“大跨越、大發展、大進步”的十年: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007.6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502.2億元,增長148.3%﹔財政總收入從167.04億元增長到745.31億元,增長346.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104.65億元躍升到375.69億元,增長259%,三大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居全市第一,位居“2021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全國第五、全省第一。
“這十年的成就是歷史性的、開創性的,這十年的變化是根本性的、深層次的,這十年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一個又一個難忘時刻,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余杭區委書記劉穎總結道。
發布會現場。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科創高地
“回顧這十多年,余杭之所以能夠從農業大縣發展成全省創新高地,有個密碼是我們堅持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劉穎指出,近年來余杭多次在區、縣(市)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中被評為省級優秀單位,連續兩年榮獲全省科技工作最高榮譽“科技創新鼎”,“証明這條路子我們走對了。”
2012年,杭州未來科技城挂牌成立,如今已成為省市乃至全國的創新高地﹔2013年,啟動實施錢江經濟開發區、良渚新城等重點產業平台建設,如今已經成為余杭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2014年,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如今余杭數字經濟規模佔全市1/3、全省1/5……截至目前,余杭以全國四大未來科技城之一的杭州未來科技城為龍頭,梯度打造夢想小鎮、夢棲小鎮、人工智能小鎮、數字·健康小鎮、5G創新園、區塊鏈產業園等創新創業平台,集聚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天目山實驗室四大省實驗室,以及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杭師大倉前校區、超重力大科學裝置、浙大高端裝備研究院等名校名院名所和科研重器。
余杭做好服務,讓各大實驗室重點成果實現落地轉化。之江實驗室供圖
十年來,余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4.4:36.4:59.2調整為2021年的1.6:13.5:84.9。余杭R&D經費GDP佔比從1.76%提升至3.96%,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157家增長到1678家﹔實施大孵化器戰略,打造各類孵化載體158個、物理空間745.9萬平方米,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5家,綜合實力實現大幅躍升。
2021年,余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605.7億元,佔GDP比重達64.2%,總量分別佔全市全省的1/3、1/5左右。
賡續傳統根脈,創新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決定城市活力、潛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意味著良渚遺址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証,為國際政府間組織所公認。
從2012年余杭區委、區政府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戰略決策的提出,到2019年申遺成功的那一記落槌,再到如今高水平推進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余杭圍繞良渚文化,在保護中創新,在傳承中發展。
會上,劉穎強調:“良渚是余杭的驕傲,是余杭的自豪,是余杭要高高舉起的一張金名片,也是我們推進文化興盛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除了打好良渚文化這張金名片外,余杭還抓實兩千多年運河文化、一千多年徑山文化和雙千年古鎮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加大文化資源的整合力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實現傳統文化守正創新。
良渚博物院內展示的文創作品。良渚博物院供圖
此外,通過啟動實施良渚文化藝術走廊工程,余杭建設了良渚博物院二期、浙江省考古與文物保護基地等文化地標工程。通過啟動實施未來科技文化中心工程,余杭建設了一批科技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及國際體育中心等公共配套項目。
今后,余杭將從守好紅色文化根脈、賡續傳統文化文脈、把握時代文化動脈三方面著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更好地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推進文化興盛。
縱深推進數字化改革,持續放大改革賦能效應
此次發布會上,“改革”二字頻頻出現。2018年,獲評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單位和全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落實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4年蟬聯全市大黨建考核第一﹔實施“擴中”“提低”改革,共同富裕考核評價位列全省第一﹔全面開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成功創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十年來,余杭始終堅持以改革為牽引,撬動各領域工作創新出成效。
深化改革攻堅,余杭提出“爭當全省數字化變革高地建設領跑者”這一目標。余杭區區長王牮指出,余杭是崛起的數字經濟高地,縱深推進數字化改革,余杭既有先行一步的能力條件,更有引領變革的信心決心。
在余杭,數字化改革已深入方方面面:全省首創“數字資源超市”,成為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的雛形﹔引領示范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367項事項100%網上可辦﹔推動168個高頻民生服務事項“就近辦”“家門口辦”,加快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全面落實抗疫紓困政策,迭代升級“親清余杭”平台,確保資金兌付“秒到賬”……王牮介紹,接下去,余杭將以數字化改革牽引撬動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放大改革賦能效應。
實施十大工程,布局下一個十年躍升之路
余杭召開的區委第十五屆六次全會提出了“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爭當‘兩個先行’排頭兵”的目標。為加快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擘畫藍圖,此次發布會上,余杭發布了十大工程,以實干爭先開啟新征程,前瞻布局下一個十年躍升之路。
據悉,余杭將通過實施創新策源、未來產業、西站樞紐、文化地標、碧水安瀾、美好教育、舒心就醫、交通暢達、社會智治、五星幸福體“十大工程”,建設“創新活力之城的新中心、歷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生態文明之都的新中心、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
西站樞紐已開通運行。人民網 葉賓得攝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余杭力爭到2025年,引進及合作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100名,人才資源總量達到50萬人﹔建設高鐵西站區域綜合配套設施項目,打造TOD導向的國際化軌道新城﹔在全省率先實現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風險預警全覆蓋﹔打造90個區、鎮街兩級黨建示范點位,完成10條未來鄉村示范帶和60個未來鄉村示范村創建,建成約60個未來社區,創建14個城鄉風貌樣板區。
相關負責人表示,余杭將踔厲奮發,加快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爭當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的排頭兵,扛起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