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麗水:“紅綠金”融合協調發展 革命老區“流金淌銀”

張麗瑋
2023年02月20日14:08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提及浙江革命老區,麗水是很難繞過的一座城。它是全國唯一所有縣(市、區)均為浙西南革命老區的地級市,也是紅軍在浙江開創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

近年來,革命老區麗水是如何在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同時,推動“紅綠金”融合協調發展、做好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的?

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現在,大家來到的是紅軍挺進師紀念館。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以遂昌縣王村口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據地……”走進王村口鎮,跟隨著導游的介紹,參觀者眼前再現了這座小鎮在紅色年代的光輝時刻。曾經因山多地少、交通不暢等原因而鮮少有人問津的王村口鎮,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紅色旅游熱門打卡地之一,並獲評首批省級5A級景區鎮、省級紅色旅游風情小鎮等稱號。

通過成立浙西南培訓中心,王村口鎮開展了全景式、沉浸式、互動式的紅色教育體驗,近3年接待省內外學員、游客60萬余人次,實現經濟收入2.1億元。

依托紅色旅游,王村口鎮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章建輝攝

“紅”是革命老區鮮明的底色,“紅”讓浙西南革命精神成為麗水鮮明的精神地標。發布全國首個《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和紅色資源價值轉化規劃》、出台《支持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揚踐行的二十條意見》、刊出《紅色浙西南》《挺進師》等紅色讀物80多本……據統計,依托紅色資源稟賦,麗水推出了533處革命遺址紅色體驗點、103條紅色研學線路,“串點成線”打造出“紅色文化+經典文創”“紅色文化+民族風情”“紅色文化+健康養生”等一批特色發展范例。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近年來,麗水不斷擦亮“紅”底色,打造全國紅色文化融合綠色發展高地,實施76個紅綠融合發展標志性項目,激發紅色資源系統性保護和創造性轉化,推進100個紅色鄉村振興。

“綠”裡生“金” 加快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1朵皇菊市場價25元,變種鯽魚1斤可以賣到80元。在麗水,傳統農產品正從直供模式向創供模式轉變……”近日,全國革命老區代表考察團來到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展示館。聽完工作人員的介紹,不少參觀者點頭稱贊。

近年來,麗水市以“麗水山耕”“麗水山景”“麗水山居”“麗水山泉”等“山”系品牌培育和生態產品標准化建設,實現生態產品由低價競爭向品牌競爭轉變。

麗水“山”系品牌農產品種類多樣。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正式進入展館前,外廳電子屏正展示著麗水多年來在綠色生態環保方面的做法與成效。自2019年1月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以來,麗水深入實施“藍天、碧水、淨土、清廢”四大行動,逐步建成“天眼+地眼+人眼”三位一體的生態環境數字監測監管體系。麗水全市森林覆蓋率81.7%,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已經連續18年位居浙江省首位,成為全國唯一水、空氣環境質量均進入前十的地級市。

如何利用好環境資源,提升綠色經濟價值,點“綠”成“金”?麗水有一套。麗水市蓮都區下南山村不少居民的住房,從昔日的黃土房搖身一變成了“黃金屋”,徹底打了一場“翻身仗”,這也是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典型案例之一。

下南山村庄一隅。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下南山現存42幢清末民初古民居,是浙西南山地居民的典型代表。”麗水市委黨校“兩山”教研室主任周愛飛介紹,蓮都區通過整村搬遷工程,按照“保護第一、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村庄古民居進行了搶救性修復。

咖啡館、特色民宿、圖書閱覽室、大師工坊……如今,各類旅游業態在下南山村落地生根。蓮都區通過建立“工商資本+村集體+村民”合作共贏的運營模式,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收益。據統計,下南山村自2018年開業以來,年接待游客3萬至5萬人次,創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實現了古村落文化傳承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近年來,麗水市委出台了《關於全面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示范區建設的決定》,麗水市政府編制印發了全國首個地級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十四五”規劃》,不斷聚焦生態產品價值產業化、市場化實現機制,深化GEP“六進”應用體系建設,推動全市鄉鎮級“生態強村公司”全覆蓋。生態優勢正逐步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革命老區麗水創新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題中之義。

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為高質量發展添能蓄勢

經濟發展如何,數據來佐証。

2022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的影響,麗水生產總值為1830.87億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4.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2%﹔城鄉居民收入增幅保持浙江省前列,倍差縮小到2以內。

瞄准問題,精准出擊。為解決山區布局不優、發展不平衡難題,麗水通過“跨山統籌”,構建起“一帶三區”發展新格局﹔為解決“創新引領”解決動能不強問題,麗水以“創新引領”,全方位推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全面協同創新﹔為解決開放不足問題,麗水“問海借力”,架設向海發展大通道大平台,匯聚內外開放、山海協作的新動能。

其中,“一帶三區”中的“一帶”即市域發展核心帶,包括麗水蓮都、青田、縉雲3個縣(區)和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突出產業主導、創新驅動,主攻生態工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先進產業集群。

走進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半導體產業園,這裡已落地24個半導體產業項目,總投資超400億元。全部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500億元,上繳稅收超20億元。

專家學者在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半導體產業園參觀。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通過搭建新產業平台,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半導體產業“無中生有”,從一片空白到風生水起,成為浙江省第二條組鏈成群的半導體全產業鏈。在2022年浙江省發改委公布的第四批“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培育名單中,麗水經開區特色半導體產業平台成功入選。

2月14日,在麗水市舉行的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暨雙招雙引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總投資264億元的7個項目完成簽約,涵蓋半導體、新能源、健康醫藥等多個領域。

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跑出“加速度”,只是麗水發展的一個縮影。除半導體產業外,麗水的精密制造、健康醫藥、時尚產業、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迅速壯大,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已初具雛形。

“金”生麗水。在麗水這片“紅色熱土”上,200多萬麗水兒女將繼續守護“紅色根脈”,助力革命老區邁著堅實步伐蓬勃發展,在自我超越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責編:張麗瑋、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