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時”到“將來時”,在交通之變中感受幸福
杭州余杭:走在建設“暢達交通”大路上

經濟社會發展,交通先行。
2021年4月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優化調整方案落地以來,杭州余杭交通部門圍繞“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區”總體目標,全力以赴推進快速路網、干線公路、打造城市新門戶等方面的交通建設,進一步匯聚人流物流、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拉開全區交通“四梁八柱”整體框架,勾勒出城市發展新格局,支撐余杭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
在這一過程中,市民生活、工作的出行便利性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過去時”:回娘家變得更快了
交通建設提供更多出行便利
“我娘家在富陽銀湖街道,以前回趟娘家要開國道,大車很多,到富陽還有一段農村公路,40多公裡要開一個半小時。運溪高架通車以后,我從家門口就可以直接開上快速路,方便又快捷,不用一個小時就能回到娘家了。”家住余杭區仁和街道的趙女士說。
運溪高架的開通,是許多余杭人對交通便捷的直觀體驗。
2021年8月主線高架通車后,余杭交通部門快馬加鞭,一方面持續開展沿線良睦路、仁河大道等多個互通的打造,不斷延伸高架“觸角”﹔另一方面,加快運溪地面道路、下穿杭徽等項目建設,豐富出行方式,推動人暢其行、物暢其流。
不僅如此,運溪高架這條縱貫余杭區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窯鎮、倉前街道、余杭街道五個鎮街的交通大動脈還與杭州西站、杭長高速等有機銜接,在帶動沿線經濟發展、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打造環杭州“一小時都市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交通要“暢”,也要“美”。2022年初,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啟動杭徽高速余杭入城口周邊整治提升工程,其中先行段於當年8月開通,有效緩解了原有收費站的擁堵狀況。採用鋼結構鏤空形式的收費大棚造型如大鵬展翅,氣勢磅礡,寓意余杭區蓬勃發展的未來。
如今,這個著力打造的“最美入城口”已進入櫻花盛花期,106個品種、1492株櫻花樹沿杭徽高速余杭入城口周邊科技大道等道路漸次盛開,成為附近居民的休閑好去處。“以前入城口這裡很普通,環境也一般,經過改造后,不僅櫻花盛開,還成了一個小型公園,我經常來這裡散步。”附近小區居民劉阿姨說。
“之前,余杭區西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近兩年來,隨著一批高架路、國省道干線的建設,以及綜合交通中地鐵、西站樞紐的陸續開通,百姓出行體驗確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張潔娟說。
“現在時”:助力企業生產運輸
大道通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這幾天,趁著晴好天氣,G320改建工程瓶倉互通正在進行梁板架設,工人們為6月底前通車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
作為運溪高架的重要組成部分,瓶倉互通開通后,不僅將為周邊百姓出行提供交通便利,也有助於地區經濟的發展。“我們公司在倉前街道和百丈鎮都有生產基地,瓶倉大道這條主干道現在比較擁堵,對生產效率有一定的影響,瓶倉互通開通后,這一狀況將會有明顯改善。”倉前街道某企業生產部袁經理說。
瓶倉互通位於倉前街道連具塘村附近,銜接高速、高架,開通后,小車可以走運溪高架直接通過匝道轉到杭長高速,同時將有效緩解地面道路的貨車通行壓力,極大提升周邊通行效率。
在瓶倉互通加緊建設的同時,同樣作為運溪高架重要樞紐的文一西路互通也按下了“加速鍵”。連日來,在文一西路互通工程施工現場,交通建設者們在打樁聲、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中熱火朝天地開展攻堅戰。
作為運溪高架在未來科技城板塊的重要樞紐,文一西路互通往北銜接西站樞紐,往東串聯杭州主城區,它的建設將極大完善余杭區核心地區的主要交通網絡體系,實現余杭區核心區塊快速路網全覆蓋。
“6月底前,文一西路、良祥路、瓶倉3個互通都將實現通車,隨著快速轉換體系的建設完成,運溪高架的通行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功能也將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務於百姓出行和城市發展。”張潔娟表示。
此外,杭徽高速余杭互通接線改建工程目前也正在加緊施工,爭取2023年年底前建成通車。“我老家是臨安的,等這個項目通車后,我可以直接從運溪高架轉到杭徽高速,省去了中間轉換的一段地面道路,基本上是全程高架加高速,半個多小時就能到家,比以前方便多了。”在未來科技城附近生活、工作的馬先生感慨道。
“將來時”:綜合考量前瞻謀劃
支撐余杭區建設城市新中心
2023年2月,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發布了2023“交通暢達工程”重大項目計劃,計劃建設杭州中環仁和段工程、杭州中環中泰段工程、天目山路良睦路至禹杭路段交叉口改建工程、X209荊余線(上倉路至嘉企路)改造工程等多個交通工程。其中,市民關注度較高的兩段中環工程將於2023年年底前開工。
家住杭州富陽的常先生對中環中泰段工程十分期待:“這段通車后,我可以直接從良渚一路高架開到富陽,回去看望父母更方便、快捷了。”
“雖然說經過兩年建設,百姓出行體驗有了提升,但是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3到5年,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余杭交通建設的核心。”張潔娟表示,當前,距離“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區”總體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站在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的角度上,交通部門要謀劃更具規劃性、前瞻性、綜合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正在有序開展的“交通暢達工程”,就是提升城市能級、打造區域樞紐、強化資源集聚的基礎工程,是支撐建設城市新中心的關鍵載體,也是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增強群眾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張潔娟表示,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將加快推進重點交通工程建設,努力以暢達交通迎接杭州亞運會,保障廣大群眾和游客的出行便捷,以建設杭州城市新中心、爭當“兩個先行”排頭兵的奮進姿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余杭交通新篇章。(王黎娜、崔義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首屆朱自清文學獎揭曉
- 人民網台州4月10日電 (記者郭揚)一年前,在朱自清先生來浙江臨海任教100周年之際,臨海市設立了以朱自清命名的綜合性文學獎項——朱自清文學獎。 一年后,13位作家的作品從3789篇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他們來自天南海北,既有業界大拿,也有千禧一輩的新苗。…
- 以文為媒 首屆“朱自清文學周”在浙江啟幕
- 人民網台州4月10日電 (記者郭揚)為紀念朱自清先生,首屆“朱自清文學獎”頒獎典禮暨“朱自清文學周”系列活動今天上午在浙江臨海啟幕。來自各地的文學大咖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沿著朱自清先生的足跡,回溯他在臨海留下的點點滴滴,同時圍繞“朱自清先生文風對於中國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臨海城市氣質與朱自清文人氣質的契合之處”等話題展開探討和交流,助推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台州中學志山教學樓牆面上,赫然刻著文章《匆匆》的語句,這正是朱自清在該校(前身為浙江省立第六師范學校)任教時留下的名篇。…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