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原創

我的亞運故事㊶

沈振霖:著手細節 確保亞運比賽順利

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
2023年07月25日08:04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在杭州亞運會所有的新建場館中,紹興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是建筑面積最大的,總建筑面積約18.7萬平方米。”紹興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運行團隊固定設施主管沈振霖認為,承辦亞運會對紹興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目前,紹興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是國內規格檔次最高的棒(壘)球比賽場館,這裡將承擔棒球、壘球兩個比賽項目,產生兩塊金牌。比賽期間,場館可以容納1萬名觀眾。

沈振霖正調控設備。

沈振霖調控亞運期間相關宣傳片播放問題。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跟隨沈振霖,記者來到了比賽場地。他指著地面鋪設的人工草坪講解道:“一方面,人工草坪可以確保場地的整體平整度﹔另一方面,人工草坪下雨天不易積水,場地后期維護較為簡單。”據悉,除了人工草坪外,場地所設置的垂直排水系統,可以做到小雨天氣場地無積水,不影響比賽。遇到暴雨天氣,待雨停30分鐘后,可保証場地具備比賽條件,能夠繼續比賽。這樣的技術,對紹興城市排水,也是很好的參考。

採訪中,沈振霖講到了棒(壘)球比賽特色,它是在晚上進行比賽。因此,場地設有賽事照明系統,可以保証在晚上的時候,運動員可以像在白天一樣進行比賽,“並不是燈光越強越好。強燈光下,影子也會比較明顯,反而影響運動員發揮。”沈振霖說。

“我們希望從一個個細節著手,保障賽事順利進行。”沈振霖說。

紹興以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為中軸建立了紹興棒球未來社區。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紹興以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為中軸建立了紹興棒球未來社區。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紹興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錨定“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總目標,不光承擔著“亞運場館”的功用,還注重“還場於民”,賽后將是集全民健身、文化演藝、國際交流於一體的體育健康服務綜合體,為市民帶來更豐富的休閑業態,更好地服務市民休閑生活。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㊵︱婁雨風:巧用“數字化” 為亞運保障工作提質增效

我的亞運故事㊴︱胡傳剛:用心甄選 全力做好亞運餐飲服務

我的亞運故事㊳︱胡明耀:聽聲辨位 在黑暗中追尋“亞運之光”

我的亞運故事㊲︱呂鋒:歡迎亞運會參賽運動員“回家”

我的亞運故事㊱︱胡彥鎧:來自杭州亞運村建設單位的一封回信

我的亞運故事㉟︱沈國正:為來杭外籍友人提供“最優”網絡保障

我的亞運故事㉞︱楊雲浩:方寸之間,展現“江南憶”風採

我的亞運故事㉝︱漏梁波:“智慧停車”助力亞運期間智能出行

我的亞運故事㉜︱陳佳瑩:從G20到亞運會 西湖女子巡邏隊逐光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㉛︱季敏鈺:用話筒傳遞“亞運好聲音”

我的亞運故事㉚︱毛董萊:“手語姐姐”用雙手為亞運加油

我的亞運故事㉙︱劉品源:從退伍“老兵”到亞運會升旗手

我的亞運故事㉘︱林芳如:“大蓮花”的網絡保障員

我的亞運故事㉗︱錢高潮:“雕”出精彩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㉖︱裴旭東:老場館煥發“新活力”

我的亞運故事㉕︱陳滿良:“水邊書記”護航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㉔︱羅欣:從“運動員”到“教練” 為孩子種下“亞運種子”

我的亞運故事㉓︱張文:亞運“三小隻”誕生記

我的亞運故事㉒︱王一安:讓亞運會志願者培訓用上“黑科技”

我的亞運故事㉑︱周珍:智能場館裡的人工管家

我的亞運故事⑳︱邱峻熙:做好亞運會的“小主人”

我的亞運故事⑲︱易苗軍:全力以赴 確保賽事萬無一失

我的亞運故事⑱︱丁露赟:講述西湖故事 詮釋杭州韻味

我的亞運故事⑰︱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⑯︱章俊杰:講述亞運會獎牌“湖山”“誕生記”

我的亞運故事⑮︱徐文斌:用專業守護亞運賽場

我的亞運故事⑭︱程穎:讓亞運聲音傳到世界各地

我的亞運故事⑬︱蔡偉:以刀為筆 刻畫屬於杭州的亞運記憶

我的亞運故事⑫︱李怡文:助力亞運 全力守護平安賽事

我的亞運故事⑪︱朱小煒:讓玉樹孩子赴一場“亞運之約”

我的亞運故事⑩︱王呈鷺:採火使者聚青春之光燃亞運薪火

我的亞運故事⑨︱印詠梅:“武林大媽”技能滿滿迎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⑧︱張雪根:百份報紙“講述”中國百年體育史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我的亞運故事⑥︱沈鑫輝:一磚一瓦筑夢“家門口”的亞運會

我的亞運故事⑤︱王昀:亞運火炬“薪火”背后的故事

我的亞運故事④︱徐小兵:用熱愛支撐起另一段體育人生

我的亞運故事③︱倪飏:護航亞運的“零碳”工程師

我的亞運故事②︱施依露:微笑點亮亞運航班服務窗口

我的亞運故事①︱吳海燕:妙手丹心織就亞運“雲舒霞卷”

(責編:張麗瑋、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