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关注】记者“体验360行”系列(47)
为江河“把脉”
2013年07月23日08:46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开栏的话: “您是做什么的?”乍然相识,人们大都会抛出这样的话题。 或许您正干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儿,拿着微薄的薪酬,经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 或许,您正操持着一门后继乏人的手艺,忍受着萧条与孤独,却仍然选择了坚守; 或许,您正从事着一个新型的职业,在炫目的职场上创造着大量的财富,享受着妒羡的目光。 或许,您只是“朝九晚五”人群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360行,行行出状元”——不是高薪的职业才显得尊贵,不是炫目的职场才显得伟大。不同的职业,背负着不同的责任,承受着各自的艰辛。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恪尽职守、躬身奉献,您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多一点体验,多一份理解。从今天开始,人民网浙江频道记者将按照报社“走转改”部署,进一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零距离地倾听、感知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希望您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脚步…… |
![]() |
方益铭在教记者测量雨量。 |
有江河湖泊的地方,总少不了水文观测员的身影。作为水资源大省,浙江水资源储量居全国第四,江河溪流纵横交错,水库坝塘星罗棋布。126处水文站,因河而设;620多名水文观测员,终日与水相伴。
7月,浙江进入主汛期。每到这时,水文观测员都会密切地关注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数据,以对江河“把脉”。他们从深山峡谷中传出的一组组数据,正成为千里之外重大决策的参考依据。
近日,记者有幸走进兰溪水文站,认识了这一群“水医生”。
下雨时会习惯性睡不着
设立于1930年的兰溪水文站地处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的汇流出口,浙江西部地区的部分河水都在此汇合,是钱塘江上游兰江上的主要防汛测报控制站。这里集水面积大,下游又有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地势低,易旱易涝,流域源短流急,江水暴涨缓落洪水位变幅很大,极易造成洪灾,是浙江水文站中的“险”站。2011年的那次50年一遇的洪水中,在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冲垮堤坝的情况下,水文站观测员守在洪水边八天八夜,准确预报了洪水情况,避免了更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在水文系统内部,这还是一个“英雄站”。
水文站副站长方益铭是个典型的水文人形象:皮肤黝黑、身体壮实、不善言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水文工作,老方说,主要就是测量兰江的水位、水质、流量、含沙量、降雨及蒸发情况。不过在我上岗前,他以极为严肃的态度告诫我,水文工作者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在现场观测时,必须做到“四无”——无缺测、无漏测、无违时、无不符精度。他严谨的态度,让我对这次的体验丝毫不敢放松。
“7:00,从水文站宿舍起床后来到水文站办公室,简单准备工作后,来到顶楼平台的雨量和蒸发观测场”
“7:30,换上救生衣,戴着草帽,手拿水文记录表,跑向100米之外的水尺观测码头,查看兰江的水位和水温”
“7:40,离开水文观测码头来到水位自记站,复查水位并更换测纸”
“7点50分,将水位、水温等测量数据反复核对后,编成一串串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水文信息编码,输进水文信息智能传输机”
……
这是记者从早晨7:00到8:00跟随方益铭观测水文所记录下的。七月的早晨太阳火辣辣地热,当我跟着老方回到办公室,脱下厚厚的救生衣下时,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对于水文观测员来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晚八点给河流“把脉”是雷打不动的工作。若在汛期,观测的频率更会大大增加。
“别看这些阿拉伯数字枯燥无味,很不起眼,但积累在一起就很重要了。它们直接关系到水文情报预报的精度,防洪调度、修桥筑坝、兴建水库电站都需要它们提供科学决策。比如你们从对岸开车过来的这座大桥,桥的设计高度要依靠我们水文站的资料进行核算,计算审批后才能建设。如果不知道这条河的洪水最高涨到多少,就不知道这座桥要造多高。”因为责任重大,方益铭说,每到晚上下雨的时候,他就会习惯性地睡不着,因为心里总会记挂着这份工作。
洪水来了才被人想起
8点30分,在办公室稍事休息后,老方带我上缆道控制室,测含沙量、流量和流速。
缆道控制室约十多平方米,操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两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外面就是陡峭的阶梯直通河边,从门边看下去让人感到晕眩。铅鱼是我往外看最先注意的物体,它就悬在兰江上空,像缆车一样被绞关操控着。据说,水文人就是利用这个仪器来测量的。
只见老方将一个圆柱形的窄口大玻璃瓶固定在铅鱼右侧自制的马丁形固定装置上,然后通过电脑操纵缆线上的铅鱼,到河中央,慢慢地让它沉入河中,与河水充分接触,过个约一分钟,再慢慢提起来收回。玻璃瓶里的泥沙需要安置在室内,经过多次沉淀,然后烘干,才能得出泥沙重量。老方特别提醒我,这工作虽然繁琐,却十分重要,因为含沙量大不大可以看出上游植被的情况,为地方经济发展“提醒”。
相比含沙量的测流,测流的方式要自动化许多。记者在屏幕上看到,铅鱼在河流的横断面从左至右一段一段测流,“滴,滴,滴……”的声音就会响起,数据就会源源不断地传至电脑上,同时电脑会统计圈数,从而得出流速、流量等数据。
“你别看如今测流工作那么简单,以前测流用的是测量船,汛期时,上游会冲下来老树根、柴垛甚至房屋的房梁总是会缠住测流量的船桨,使测船丧失动力。以前每年都有我们水文观测员在测船上被急流掀翻,再也没有回来。”老方说这话时,抬头望向了前面这条大河。
水文站平常鲜有“客人”,听说我是特意来体验水文工作的,方益铭和水文站的其他几个观测员非要拉我到附近的小饭馆去。饭桌上,他们对我分外热情,还七嘴八舌跟讲起了许多水文往事。
从事水文观测30多年的水文站站长朱卫东是这里资格最老的观测员。他告诉我,以前水文工作的工作地点很多在深山峡谷,这种偏僻的地方多寺庙道观,他们水文人就自嘲为“水和尚”。那时站里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大家都要自己用煤油炉做饭,买菜都要去十几里外。一个年龄比老方略大的观测员也讲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前洪水来的时候,都要手摇那个牵引机器,摇到河里,以前防汛测流的时候,两天没有睡觉,摇着摇着就趴在机器上面睡觉了;还有一回暴雨如注,电闪雷鸣,电话也断了,没法上报汛情,他整整跑了四里多地,才到镇上的邮局发了电报,把水情报出去。
年轻的水文观测员没有这些经历,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故事。站里唯一的女观测员、一个80后姑娘告诉我,别看他们平常可能几个月无人问津,一到下雨涨水时,站里的值班电话就会成为热线,都是来询问水位的。有附近的渔民来问家里的鱼塘会不会被淹,有下游的工厂来问洪峰什么时候到,要不要撤离。“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有时还会上电视呢。”她笑着说。
大家聊到这也都笑了。不过,憨厚的老方不忘叮嘱我:“现在我们观测站的条件很好了,还有很多边远山区的观测员,比我们条件艰苦多了,有些人一个月才能下山买点补充的东西。应该多写他们。”
一项“厚积薄发”的科研工作
水文站没啥娱乐设施,午后,老方在桌子上趴着睡了会午觉,然后开始忙水文资料整编工作。这主要是对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校核、统计、分析、计算。
兰溪水文站下属有7个代办站,40几个自动测量站,他们5个水文站职工处理的数据量上亿组。依靠这些数据,水文观测员要及时监测汛情和旱情,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水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径流量、含沙量、水面蒸发……记者本以为,学会看水位、测水流就算了解了日常的水文作业,不过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才明白只接触了水文工作的冰山一角。
“我们水文工作就好比心血管医生。医生测量血压,我们测量水位;含沙量相当于测量人体的血脂,血脂高了容易得高血压,河流含沙量高了容易引堵塞造成洪灾;所以说,水文工作就是国民经济发展循环的‘血液分析师’,是河流的医生。”边在电脑前填写今天的观测数据,老方边跟我解释。这些非常专业的词汇,在他眼里就是一个个密码箱钥匙,解释起来也特别形象生动。
老方在教我观测水位时说过,虽然水文作业日常工作一两天就能掌握了,但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特性,水文工作在研究河流的水量随时空的变化过程和规律,需要人静下心来潜心做研究。看来的确如此!
水文观测员的工作性质要求每天夜里都有人值班,今晚是方老师守夜。晚饭后,老方拿出一本厚厚的水文专业书中学习。“瞧,这是我们最先进的北斗卫星测报传输系统”,指着里面的一张张照片,他兴奋地向我介绍起现代水文技术。“水文工作的现代化,要涉及遥感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湖泊研究等多学科体系,这对我们老一代的水文人既是福音也是挑战,因为技术的先进也意味着这份工作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二十多年的水文观测工作让老方深切明白,今后的水文作业,再不是测个水位那么简单了。
晚上八点,水文站办公楼外蛙声一片,分外安静。漆黑的夜幕中,这个打着手电、冒雨在堤岸上奔走的水文人又开始了观测作业。
记者手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老方的桌子上摆放着厚厚的水文年鉴,这些点滴积累的数字间,记者仿佛看到了水文工作者流淌下的汗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亲身体验水文工作,记者对这八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国水文工作历史悠久,从大禹治水起就有了记载了。五千年来,在长期的观测工作中,水文人严谨细致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他们记录的水文数据,清晰地说明了江河湖库水位、流量、雨量、泥沙等从古至今的变化,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从此处看,水文观测当之无愧为一份利在千秋的大事业!
今天的水文工作已经属于“国家公益事业”性质。由于行业工作性质特殊,每一个水文测站不管那里有多么偏僻,有多么的交通不便,都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员在那坚守,为国家收集第一手也最为宝贵的水文数据。为了收集这些数据,他们在下雨时奔向雨中测量,在洪灾来坚守岗位。但是,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偏远测站的工作人员在那默默地耕耘,才有了国家众多的大小水利工程的顺利建成。水文事业,功在当代!
![]() |
在兰江边观测水位。 |
![]() |
老方在水位自记站换测纸。 |
![]() |
老方在操作机房操作铅鱼测量。 |
- 原创推荐
- 风情小镇
- 旅游频道
- 图说中国
- 热点推荐
- 环球博览
- 图说浙江
- 人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