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构建全市域健康共同体 湖州率先打造“无差别城乡”

围绕率先打造湖州“无差别城乡”的话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湖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饶如锋。他表示,将重点通过实施“133”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医防融合、中西并重、全民参与、智慧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新体系,构建全市域健康共同体,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无差别。
健康是每一个老百姓的共同追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近年来,湖州推出了一系列惠及城乡居民的改革和服务举措,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节节攀升。全市主要健康指标位居浙江前列,达到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健康城市评价排名列全国前10%;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位列全省最高。
“在成绩面前,对照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和期盼,我们清醒地看到,湖州还存在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还不够强、农村居民个人健康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等现实短板。因此,实施‘133’工程意义重大。”饶如锋介绍,接下来,将发挥大健康治理的协同联动、数字化改革的关键支撑和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的基础保障三大作用,全面实施医疗服务能级提档、市域健康促进提质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优三大行动,最终实现“建成全市域健康共同体”这一总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城乡均衡。今年,湖州将按照“高峰要高、基层要强”的要求,优化全市域医疗资源布局,力争与湖州总体规划相衔接,与“无差别城乡”建设相匹配。加快提升市县医院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基计划,引导民营医疗机构按照专科化、特色化有序发展,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同心、同向、同质,持续优化医疗救治服务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给公共卫生体系和服务提出了考验。”饶如锋认为,在总结前期精密智控经验的基础上,湖州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举措需加码升级。要着力提升城乡突发疫情防控的触发、反应、转化能力,做好监测预警、疾病流调、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疗救治、全人群疫苗接种等常态化防控工作。同时,突出预防为主,有序推进疾病防控、妇幼保健、院前急救、血液保障、监督执法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常态化开展重点人群重大疾病筛查,持续提高群众健康寿命。
借助数字化手段赋能,湖州将以便捷、可及、有效、经济为重点,围绕预约、诊疗、支付、药品配送、健康管理等,打造城乡大数据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在饶如锋看来,下一步,需要尽快健全完善“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模式,推广“云药房”“云检查”“云病历”“云公卫”“云监管”“云急救”,加快推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综合治理全程全域数字化,全市域建设未来健康站点。“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数字健康城市,助力全市域健康共同体建设,使之成为湖州‘无差别城乡’的响亮品牌。”他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