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杭州良渚博物院举办“良·雅·集”中秋音乐会

2021年09月20日17:16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杭州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每一捧泥土都记录着这段历史和过往。五千年悠悠岁月的沉淀,造就了这片文化的沃土。

作为良渚的收藏者、研究者、保护者、传承者,良渚博物院在全方位讲述、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致力于非遗艺术和传统音乐的发扬与传播。这一平台让更多人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了公众的艺术创造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心。

“良·雅·集”中秋音乐会是良渚博物院于2020年精心打造的博物馆文化与传统艺术跨界融合的艺术品牌。2020年举办的第一届“良·雅·集”中秋音乐会,吸引了近300位观众参与,良渚博物院官方公众号曾两度开放网上预约报名,均在一小时内迅速约满。

参与观众纷纷表示,传统音乐艺术的魅力在这里大放异彩,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让人意犹未尽。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中秋音乐会如约而至。这是一场艺术家们的灵感集会,优秀的传统音乐在良渚汇聚,伴着中秋月影和粼粼水波,呈现出了独具浙江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艺术。

2021年“良·雅·集”中秋音乐会在传统音乐节目的挑选与表现形式上,都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

为鲜为人知的传统地方音乐助力。此次音乐会邀请了杭剧老艺人汪谊华的传承人蔡婕,向观众展示了杭剧的独特魅力。杭剧是杭州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武林调、武林班,起源于杭州宣卷,吸收了杭摊等表现手法,流行于浙江杭州、宁波及江苏宜兴、常州、无锡、镇江等地。作为全国唯一用杭州方言表演的剧种,杭剧是杭州方言传承的重要渠道,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为行进在传统技艺之路上的匠人助力。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古琴演奏艺术与风格,经历代琴人及文人的创造而不断完善,一直延续至今。此次音乐会上,斫琴师杨岚为演奏了古琴曲《流水》。出于对古琴的热爱,他选择以传统古法技艺斫琴作为自己一生的志趣。一年四季流转,大部分时间他都沉浸于斫琴之中。制型、槽腹、合琴......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和琴进行深度交流。

为传承和弘扬非遗艺术的艺术家助力。此次音乐会邀请了李文军教授和他的团队带来诗词吟唱。良渚的夜空响起阵阵响遏行云的吟诵歌声,跨越了时空的隔阂,连接了古代诗人与当代的吟诵者。他们的歌声里藏着古诗词的灵魂,他们用合唱唱响了传统艺术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

为传统艺术驾起飞翔的翅膀。XR技术之下,此次中秋音乐会的线上直播将采集现场真实场景,与虚拟场景匹配合成输出,消弭了现实与虚拟界线,舞台效果全面升级,营造月影清波的典雅画面,给观众带来一场传统音乐艺术与前沿科技交互融合的视觉盛宴。

此次音乐会上,越剧演员沈云东带来尹派越剧的代表曲目《沙漠王子》,浙派古琴艺术家、首批杭州市上城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万晖和笛萧艺术家朱建刚带来琴箫合奏曲目《祥林黄昏音》《寒山僧踪》,琵琶表演艺术家高燕铭演奏经典琵琶曲目《忆江南》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良渚博物院水庭院还搭建起了水中舞台。如水的乐章与皎洁的月光交织流淌,跨越时空的隔阂,在沉淀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圣地,一起聆听历史的声音。(王建军)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