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失眠的临安夜市 究竟有多兴旺

孙磊、李凌婧、华剑波
2021年12月06日17:35 |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小字号

  8月31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规格的文化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提出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宋韵遗迹,俯拾皆是。夜经济兴旺与否,是评价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宋朝的夜经济,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夜市甚至与早市无缝衔接,“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反映了宋朝繁华的夜生活。

  南宋临安的夜市主要集中在御街一带。御街是南宋皇帝“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时,到景灵宫(大致位于今杭州武林路西侧,南起望湖宾馆,北至杭十四中一带)朝拜祖先的专用道路,也是临安城格局中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和最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杭州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上城区政协文史研究会理事陈钦周告诉记者,要想知道临安夜经济有多发达,不妨先从杨万里的“失眠”说起。

  杨万里师生

  和诗谈闹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杨万里留给后人的名句。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16岁的杨万里拜64岁的王庭珪为师。王庭珪是两宋之交的重要诗人,在为学、为诗、为人、为仕等方面,他的言传身教都令年轻的杨万里受益匪浅,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隆兴二年(1164)秋,杨万里到临安,寓居在朋友徐元达家中,而徐家就在御街旁。此时,王庭珪已经85岁,不久前受孝宗召见,重新入朝为官,听说得意门生来临安了,自然要相聚叙旧。师生二人秉烛夜谈,最终一同宿在徐家。

  在他看来,“罪魁祸首”可能是御街的喧闹声。

  他作《宿徐元达小楼》一诗:“楼迥眠曾著,秋寒夜更加。市声先晓动,窗月傍人斜。役役名和利,憧憧马又车。如何泉石耳,禁得许喧哗?”

  王庭珪看到爱徒的这首诗后,也深有同感,当即和了一首诗《次韵杨廷秀临安小楼不寐之什》:“坐待银蟾上,寒禁酒力加。霜清群动息,雁过几行斜。楼角犹吹笛,天街又走车。客眠终未稳,人语已争哗。”

  廷秀,是杨万里的字。王庭珪也在诗中吐槽,爱徒没有睡好,都要怪御街上彻夜车马不息、人声鼎沸。

  这对著名师徒调侃失眠的诗,生动而直观地展现了当年南宋御街夜市与早市的繁盛景象。

  南宋夜市与早市

  无缝衔接

  南宋御街夜市的繁盛,在时人吴自牧、耐得翁等人的笔记著作中,被屡屡提及——

  吴自牧在《梦粱录》卷一三《夜市》中说道:“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夜市繁荣到与早市无缝衔接,甚至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这一现象在耐得翁的《都城纪胜》中也有记载:“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夜市和早市衔接得如此紧密,这也难怪杨万里会一整夜都被吵得睡不着了。

  几乎通宵的南宋夜市,都卖些什么呢?《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夜市扑卖狼头帽、小头巾抹头子、细柳箱、花环钗朵箧儿头、销金帽儿、罗木桶杖、诸般藤作、时文书集、猪胰胡饼、挂屏头屋儿、行灯、香圆、杳子、画烛、鱼鲜、蜂糖饼……”,真是琳琅满目。

  吃饱喝足之后,大部分市民并不是回家睡觉,而是去勾栏瓦舍欣赏文艺,听小曲、看杂剧,百戏杂陈、雅俗共赏。特别是在上元节,不仅各类门店照常开业,货品齐全,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灯购物,临安堪称“南宋不夜城”。

  打破“宵禁”制度

  宋朝夜市有了合法地位

  南宋夜经济为何如此发达?部分学者认为,这和“宵禁”制度被打破有直接关联。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宵禁”制度,唐朝长安城采用坊市制,人们居住的“坊”与商业用地“市”在地界上是被严格分开的,大诗人白居易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夜晚各坊之间用围栏围起,有专人巡夜,除了上元节允许人们晚上外出游玩,其他时候聚众聊天玩耍都是不行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的频繁,到了中晚唐时期,“宵禁”的约束逐渐被人们突破。当时的大城市如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成都、汴州,都曾出现过夜市。尽管如此,国家并不认可这一经济形态。

  到了宋朝,夜市才有了合法地位。北宋明文允许夜市,《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如今,当人们夜行至南宋御街所在的中山路部分路段,仿佛就穿越到了南宋古都“十里天街”之中,那曾经令诗人杨万里“失眠”的繁华夜景,如画卷般舒展眼前……从南宋夜市,人们不难发现:夜经济在更大空间、更广尺度上延长了人们的经济活动时间,不仅改善生活,更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增加税源、集聚人气,引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提升城市的品味、内涵和能级。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