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农业“双强”行动结硕果 “浙”里农业生产更高效

2021年12月20日14:58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近日,在金华市武义县百升菇食用菌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的菌棒铺满了一层层的菇架,初冬时节依然能正常出菇。该基地技术人员介绍,自从引进了智能温控设备,基地实现了全年生产出菇目标,每年每亩可增收15万元。

  按照农业“双强”行动部署,武义县积极搭建控温大棚产业园服务平台,扶持引进菌棒机械智能化生产线,鼓励当地菇农和食用菌生产企业推进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的农业耕作提高生产效率。叶敏摄

  在先进技术适用农业上求突破,让农民有机用、有好机用,是农业“双强”行动的题中之意。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正式拉开了农业“双强”行动的大幕,确立了“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的奋进目标。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积极行动,出台五年行动计划,构建农业“双强”行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制定落实“三张清单”,高水平打造农业高质高效的省域样本。

  科技强农,做强种业势在必行。“种业好比是‘芯片’,有了自己的品种,发展才有底气。”浙江某海产品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联合高校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开展南美白对虾育种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工作,填补了浙江白对虾“从亲本到苗种”繁育领域的空白。

  近日,浙江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再结硕果。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多家宁波企业联合发现并培育的奉化水鸭,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并被录入名录加以保护,成为继2006年绍兴鸭、2011年缙云麻鸭后浙江的第三个“国字号”鸭遗传资源。

  农业“双强”行动实施以来,浙江全力打好种业“攻坚战”。《浙江省“十四五”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总体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启动新一轮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育种攻关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今年,浙江育成省级审(认)定的农业新品种有47个,获国家登记品种有9个,推广育成品种有76个,推广面积达700多万亩。浙江还全面推进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通过省级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有69个,良种覆盖率达98%,比全国平均高出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大批农民最期盼、最急需的农业科技和科研成果走到田间地头,惠及更多百姓。

智能系统设备进行科学蓄养。叶敏摄

  在嘉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内的植物新品种研究院,一个集装箱加一套智能系统设备,就能搭建起一家蔬菜工厂。该系统能精准计算出蔬菜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线、肥料、水分,甚至二氧化碳浓度,还能通过改变光线的颜色来控制酸度、甜度,比传统种植方式节约95%以上的用水量。

  “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对大棚水肥、卷帘通风、温湿度、杀菌消毒等实现远程操控。”衢州市一农场负责人介绍,农场已拥有先进设施设备,耕作、施肥、打药、运输等生产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如今,用先进技术装备武装农业,已成为农业领域的时尚。

  新技术、新装备的推陈出新,得益于多部门间的多跨协同和联合攻关。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建“三农九方”科技联盟单位,征集种业、土壤、绿色种养、保鲜、冷链等关键技术需求400余项,揭榜挂帅科技协作攻关项目83项。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学科协同发展和科研协作攻关。

  今年初以来,浙江省聚焦产业急需、农民急用,摸排农机短板需求206项,形成“十四五”农机重点攻关清单。在全省规划布局300个农事服务中心,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区域化、专业化、综合化、一站式方向发展。在省科学技术厅下达的2022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第一批项目中,农业领域项目共76个,其中农机化、绿色生态种养相关项目占一半以上。植物工厂自动播种机等16个产品被省科技厅列入年度新产品试制计划,智能坚果收获机等13个农机产品列入省经信厅首台(套)扶持范围。在召开的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上,浙江代表作了典型发言,浙江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点赞。

  为有效保障农业“双强”行动顺利推进,浙江还在用地、人才、金融、财税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专门增设农业“双强”资金,主动布局农业“双强”项目。

  截至目前,浙江已组织各地申报项目936个,其中重点突破试点项目114个,计划总投资107.2亿元。新组建的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联合体,与5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批6个农业重大投资项目获得授信签约,授信总额达76.5亿元。创新建立与用地指标、涉农资金安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鼓励各地创先争优,为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郑亚楚)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