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青春 阅读点亮人生
浙江全省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出炉

2022年3月以来,浙江省树人阅读研究院联合“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中的高校读书会等机构及专家组成课题组,首次在全省范围开展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据悉,该项调查是浙江省社科联重大科普项目,涉及大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媒介、阅读内容、阅读认知、阅读环境等方面,共采集分析了全省11个市(地)30所高校的有效问卷样本20000份。在“五四”青年节前夕,课题组公布了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
主要阅读指标
均高于全国成年国民平均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最近一年里,浙江省大学生纸质图书的人均阅读量为8.48本,纸质杂志/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6.05份,电子书的人均阅读量为13.50本,电子杂志/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9.44份;纸质图书阅读率为91.79%,纸质杂志/报纸阅读率为68.43%,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95.00%;每天用于纸质阅读的时长平均为53.34分钟,用于数字化阅读/听书(有声阅读)的时长平均为55.15分钟。
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期公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相比,阅读量、阅读率及阅读时长等主要阅读指标,均高于全国成年国民的平均水平,体现了浙江省各高校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取得实效。
媒介多元、渠道丰富
图书馆服务为阅读提供了有利保障
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媒介是纸质图书,其次为手机,纸质报纸排名最后。而手机阅读和移动有声APP,分别是大学生首选的数字化阅读和听书(有声阅读)方式。大学生阅读的图书类型中,文学类作品占主导地位;网络平台、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是大学生购买纸质图书的三个主要渠道;“互联网免费资源”“自己购买”“阅读类APP”“图书馆电子文献”则是大学生获取数字化阅读资源的四大来源。
另外,有关学校图书馆在满足阅读需求方面的情况,大学生给出了较高评价。良好的外在条件为大学生阅读提供了有利保障。
重视阅读、目的清晰
乐于分享有助于推动阅读持续开展
调查数据还显示,有多达94.76%的浙江省大学生肯定了阅读的重要性,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有56.57%,认为“重要”的有38.19%;只有0.44%的大学生认为“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有82.79%的浙江省大学生阅读目的是“满足兴趣爱好”,而“完成学业”和“满足未来职业需要”的分别占29.50%和19.72%。可见,浙江省大学生阅读的自我意识较强,功用性较弱。
此外,在回答“是否愿意将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其他人”时,有96.34%的大学生选择愿意;而在回答“未来是否有变更当下阅读量的打算”时,57.37%的大学生表示要“提升阅读量”,26.61%的大学生会“维持阅读量”,显示出未来会持续阅读的良好趋势。这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动力和希望。
据了解,本次调查也发现了浙江省大学生阅读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制约阅读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阅读氛围和针对性指导,阅读活动参与度有待加强;二是阅读的图书类型比较单一,阅读内容的结构有待优化,深度和广度需要拓展;三是学校阅读设施的有效利用不够充分,高校阅读环境的营造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相关负责人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阅读的对策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相关部门及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二是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推广主题阅读、经典阅读,建立以思想建设为主导、专业学习为基础的大学阅读指导体系;三是要着力保障优质阅读产品的供给能力,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品质。(平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