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医生,能帮上忙!”
老伯登山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幸亏遇上他们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这两天,一张山中救人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照片中,一位身穿蓝色休闲服装的年轻人正蹲在地上为老人进行插管抢救,他身边一位黄衣女子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照片里为老人施救的是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吴建雄和他的妻子。
5月3日下午,吴医生和几位亲友在杭州萧山区临浦镇诸坞村上山游玩时,路遇一位老伯因呼吸心跳骤停昏迷。
吴建雄是急诊医生,他的爱人及朋友都是解放军903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当时,大家看到救护车灯光闪动,“我们都是医生,能帮上忙!”一行人立即上前向警察和急诊医生表明身份参与抢救。
现场,两位120急诊医生正在对一个七八十岁、陷入昏迷的老人做心肺复苏,一人在胸外按压,一人用呼吸气囊进行通气。
看到氧饱和度只有60%多并且还在持续下降,吴建雄担心是因为单人操作气道开放不够充分,于是立即上前询问是否可以帮忙扣住面罩。得到允许后,他用双手抬高病人下颌,发现病人舌根后坠挡住了气道,即使两人配合通气也没有效果。
“当时我立刻反应过来——这样不行,这个老人必须马上气管插管,一秒都不能耽误。”吴建雄回忆。气管插管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和防止误吸起到关键作用,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功与否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据边上的村民介绍,老伯可能是在山上干活时昏迷的,而120医生已抢救20多分钟了。情况已十分危急,吴建雄当机立断:必须插管。
操作过程中,因为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喉镜发出的微弱光源几乎毫无作用。在瞳孔笔的补光下,吴建雄才隐约在漆黑的咽喉里看到病人微微翘起的声门,正准备插管,气插导管又薄又轻又软,而病人身体僵硬、声门暴露不够充分,更为插管增加了难度。普通导管难以进入气道,吴建雄请村民寻找可支撑硬物。幸亏有人找了铁丝,有了这样的管内支撑,导管被顺利地插进了老伯气道,再次听诊后,确认插管成功。与此同时,吴建雄的爱人和她的同事们也一直轮流进行胸外按压,大家通力合作,终于稳住了病人的生命体征。
“多亏有你们在,不然真不知道会怎么样!你们都是专业的医生,人多力量大啊!”围观的村民们连连感叹。直到救护车载着老人离去,村民们缓缓散开,悬着心的吴建雄也终于长舒一口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浙江:春满江南点点绿 “数智”助农处处新
-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4月的浙江,春风习习,满目新翠。畦垄上空,一架架无人机穿梭飞过;田间地头,一辆辆现代化的机械轰鸣——美丽的数字化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 劳动者说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后申遗时代 推动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走向深入
-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是良渚遗址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一直以来,良管委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遗址保护管理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在2019年实现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一举成功,让良渚文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文化“金名片”。 进入后申遗时代,良管委紧紧围绕“探索数字赋能,打造文物保护标杆地”“创新文化推广,打造中华文明展示地”“注重活态利用,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地”“推进产业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地”工作目标,进一步推动良渚遗址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走向深入。…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