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岗位致富”强了村 富了民
“142个岗位,全部签下。”日前,在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庠上村的水晶晶强村公司,公司董事戴仁珠兴冲冲地跑进董事长冯德明的办公室,说起这段时间来的成绩很是自豪。
2021年,公司仅成立一年的时间,就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和工程合同等,让经营性收入达到300万元,利润突破100万元,新增就业334人。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公司的成绩很喜人。那么,其背后的“主引擎”是什么?事情的发展要追溯到五年前。
一直以来,位于南浔区白米塘西片的马嘶、宝山、戴家桥和庠上4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细木板加工,较为单一的模式曾一度让4个村陷入困境。
南浔区人大代表、马嘶村党总支书记戴仁珠在一次次走访中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也成了她一次次思考的问题:强村富民需要政府引导,更离不开市场化运作,如何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
走访村民。南浔区委宣传部供图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入集体经济。戴仁珠提出的“三变”思路得到了这几个村的一致认可。2021年初,水晶晶强村公司应运而生,大方向有了,就如何探索办好强村公司,戴仁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强村富民’说穿了,首先就是要让‘民’富起来,村民富了,村自然也就强起来了。”戴仁珠说干就干,千方百计寻找项目工程,主动对接客户资源,从第一个保安招录、第一份合同签约,公司经营内容逐渐向物业管理、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园林绿化工程等模块发展。
“村里有了公司,我们两口子现在都有活干了,每月加起来五千多元的工资稳拿,日子很有奔头。”64岁的村民吴海江说起这两年村里的变化,脸上挂满笑容。
像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如今,该公司向476位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工作岗位更是辐射到了周边的几个村,人均月薪超过2700元。
“给救济不如给项目,送钱物不如送岗位,‘岗位致富’才是强村富民的突破口。”冯德明介绍,强村公司打破了传统地域的限制,通过抱团发展、岗位致富等模式,新的商机和新的增长点也正在出现,公司现阶段正积极探索物业管理、项目入股、工程施工、劳务服务等多元增收模式。
尝到“岗位致富”甜头的还有相距不远的千禧强村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张建明介绍,最近,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附近村的闲置土地,计划通过引进蔬菜、水果等农业项目,发展高效农业,通过村民土地流转,吸纳村民到果园、菜园工作,让农户们可以同时拿到租金和工资收入。(宋豪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