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潮涌临风“立”——绍兴越城区委文化工作会议侧记
越城文化如何以新求“兴”?6月14日,绍兴越城区召开区委文化工作会议,区委领导、各镇街一把手、全区宣传文化战线工作者汇聚一堂,回望过去、把脉当下、共话未来。
向潮而生,弄潮而“立”。会上,6位代表分享交流工作经验,越城区文化建设新蓝图跃然纸上——“政治立魂,推动党的理论落地生根”“人文立城,擦亮城市文化金名片”“铸魂立心,引领主流思想舆论正音”“服务立行,促进文化惠民优质共享”“融合立业,推动文商旅增效聚能”“风尚立信,涵养城市文明品质气韵”“数智立新,推进数字文化突破争先”“人才立本,锻造精英队伍引才育才”。
八“立”一脉相连,气势如虹,指引着越城区加快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弘扬越地文化、传承越城精神,高水平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不断向着“打造越文化传承核心地、品质文化生活样板地、文商旅融合典范地”目标迈进。
铸魂立心
打造越文化传承核心地
漫步在越城,沿着纵横交错的河道望去,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小桥,仿佛都带着厚重的历史印记。据统计,越城区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7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占总数的20%,居绍兴市前列。
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擦亮越地文化标识,一直都是越城区关注的重点。
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每个领域,都有绍兴先贤领时代之潮流、绍兴人才开风气之先。越城有鲁迅、秋瑾、蔡元培等诸多名人故居及遗迹。“我们重视保护名人故居,接收阳明洞天、阳明纪念馆(吕府永恩堂)、陈建功故居、陶成章故居、鲁迅外婆家朝北台门5处名人故居,落实日常管理,确保故居有序开放、设施完整。”越城区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绍闽介绍。
为将丰富的文物资源系统整合、共享、互联,越城区创新设计“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管理服务系统”,打通跨部门协同管理壁垒,使文物安全信息、各类隐患问题等内容一“屏”可见,不仅实现了文物保护整体“智治”,也在数字文化发展领域迈出了坚实步伐。
越地非遗、名人典籍、宋韵诗歌等古城文化IP全面形成;越城区坡塘村“艺术云松”、安桥头村“鲁迅外婆家”等文化乡村内核不断凝练;宋六陵被列为“十四五”国家大遗址,阳明故里获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会议总结了越城区在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展示了越地文化繁荣发展背后的点滴努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赓续千年历史文化根脉,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会议指出,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越城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与文化首位建设站位不相适应,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讲好越城故事,深入解码越城文化基因,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方能让文化特色鲜明起来。“要系统梳理文脉,纵深推进文物保护、考古发掘、非遗传承、文史研究等系统工程”“要以全城申遗为导向,打响古城‘一城一桥三故里’品牌”“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加强宋韵文化专项研究”……会议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越城文化标识指明了方向。
见行立信
创设品质文化生活样板地
在树兰书房,静心阅读一本书;在农村文化礼堂,听一曲莲花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上一堂感兴趣的课。对于越城群众而言,这些都是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
打造精神力量高地,如今的越城展现出人文精神标识鲜明、市民精神昂扬奋进的新气象。“越城全区建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伍700余支;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分馆17个,城市书房(农村书屋)15家、镇街图书分馆13家;全年送‘精品群文演出’进基层100场以上,送书下乡2.5万册以上,文化走亲20场以上……”在越城区文广旅游局局长周志红的介绍中,越城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清晰可见。
建好文化阵地、配强文化队伍、丰富文化供给,文化惠民工程让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自2018年推出‘蓝色鉴湖’读书节系列活动以来,迄今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首次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吸引了全网共80多万人次观看,活动知名度、覆盖面、影响力持续提升。”越城区鉴湖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溢彬分享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经验做法。
以文化滋养文明,文明力量融入城市肌理。让文化与文明同频共振,越城区在文明城市建设上同样表现亮眼:实现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打响文明实践“一镇街一品牌”“15分钟志愿服务圈”“多彩周末”公益课堂等品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省级文明单位获评数量均居绍兴市前列。打造文明和谐高地,越城绘就崇尚美美与共、自信开放包容的新画卷。
服务群众文化,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标,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文化灵动起来。“我们将不断完善文化公共设施,加快完成‘浙文惠享’民生实事,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积极打造以‘越文化’为核心的越城文化‘金名片’,壮大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实施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打响‘越文化越幸福’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智慧文化云’等数字应用,提升群众数字文化服务获得感。”周志红作出了表态。
创新立业
形塑文商旅融合典范地
“金德隆开园12年,2012年领到了绍兴市第一块文化创意园区的牌照。经过10年的运营,园区集聚了600多家企业、6000多位创业者和创意人。”金德隆文化创意园董事长丁海土说。
由工业用地变身为文化创意园,坐拥16个街区式艺术院落的金德隆文化创意园,是越城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典型代表。
主动作为,在运营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最大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让文化运转起来。近年来,秉持“以文创产、以产兴城”理念,越城区充分发挥深厚文化积淀优势,文化产业成果丰硕——实施青藤书屋、阳明故里、风越里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黄酒小镇、871LOOP等重大项目,有序开放鲁迅故里高品质步行街、徐渭艺术馆,金德隆、伟丰等10家文创园获评省、市特色文化产业园区,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作为第四批浙江省特色小镇,黄酒小镇(东浦)是绍兴文旅的一张“金名片”。“目前,民国风情街、智慧停车楼已结顶,越酒长歌剧本已通过评审,黄酒小镇溇台里核心景区先行示范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绍兴黄酒小镇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董敏华介绍了小镇的建设进度,他表示将坚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留住古镇传统风貌,同时以文旅带动、文创互动促进小镇发展。
全面融入商旅,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培养上聚焦用力,增强传统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让文化鲜活起来。近年来,越城区不仅投资建设重点文旅项目,不少镇街还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和尝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陶堰街道便是其中之一。“整合文旅家底,我们以名人故居、古桥古街、运河湿地为载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和风俗风貌,编制推广水乡陶堰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打造红色故居研学游、休闲农庄康养游、古老运河观赏游3条沉浸式乡村旅游路线。”越城区陶堰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博说。
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探索共同富裕新途径。会上指出,围绕“打造文商旅融合典范地”目标,越城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其中,对于“到202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这一目标,在夜间经济、文创经济、水乡文化等开发方面,在文化企业规模和集聚度上,越城都大有文章可做。
会议提出,要打造文化创意设计、黄酒文化产业、动漫数字出版等重点产业,形成越城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5A景区城创建,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业态;全面推进“文化+”战略,增强对黄酒、茶叶等特色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意赋能。抓住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带来的重大机遇,聚焦高层次、全链条、数字化等场景,加快把越城文化资源厚度转化为产业发展高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