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浙江有礼·和润临平”

杭州临平让文明之音在新时代经久传唱

刘梦怡、李勇平
2022年08月31日10:39 | 来源:杭州日报
小字号

  作为礼仪之邦,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历经岁月沉浮,依然在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灼灼之光。

  在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宏伟目标中,浙江把打造“有礼”这个省域文明实践品牌放进了具体的落地规划中,这不仅是对历史瑰宝的传承,更是对未来建设的擘画。

  在这样的契机之下,杭州临平,这个浙江最年轻,却拥有着古老历史文化积淀的区县,也在奔向现代化的光明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以打造“浙江有礼·和润临平”为品牌载体,让“礼仪”成为促进城市治理、展现社会文明、助推区域发展的强大内生力。

  城市“有礼”,临平有底蕴,有基础。大运河、玉架山、超山梅花文化与宋韵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智造文化、科创文化等相互融合,涵养了“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既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的高尚情怀,也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严于律己,还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光明磊落……

  通过人们内心丰盈的爱和谦逊的礼,让古老的中华文明核心精神在新时代也能经久不息地悠悠传唱——这是临平在经济更发达的同时,对拥有更高度精神文明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的追求。

  提升“个人”现代化

  用文明助力区域发展

  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裕,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这一条条清晰的发展路径中不难看出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让每个临平人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升,让“人人有礼、从我做起”成为全民的行动自觉,临平正努力呈现这样一幅正气充盈、彬彬有礼、温暖如春的幸福图景。

  在临平区运河街道费庄村,人人都有一个移动的“道德银行”。这个银行不存钱,而是把“善举”作为兑换积分的“筹码”,它打破了以往“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观念,让好事有人传,好人有好报。据费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忠炎介绍,“道德银行”采取积分制管理模式,并推出“家庭道德积分卡”,以家庭为单位,为每户村民“开卡”,从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方面明晰加分项和减分项。

  用人的精神高度的提升来赋能基层治理,进而推动城市方方面面的发展,是临平探寻的一条“破圈”之路。“道德银行”正是一扇窗口,透过它能洞察“临平之礼”,洞悉“临平之变”,进而洞见“临平之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可以看到,“有礼”的文明实践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新时代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并形成了一股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

  细看当下的临平,社会经济不断呈现向上攀升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上半年,在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临平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3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0.4%、16.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04.9亿元、同比增长2.7%;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晋时“临平之名”已见诸史册,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素有“丝绸之府、花果之地、鱼米之乡”的美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杭州东北部,位于G60科创走廊、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交汇点……临平虽然年轻,却已兼具了高水平建设的既有优势和发展胜势。

  一个高质量发展中的城市,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更离不开每一个身处城市中的人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如今的临平,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的种子日益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成为自觉行为准则和基本价值取向。

  打造“有礼”生态链

  把文明嵌入城市肌理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风骨。她根植于城市的历史,立足于城市的当下,彰显着城市的未来。

  漫步于临平山绿道,徜徉于碧树红花的美不胜收;驻足城市街头,感受车水马龙间的秩序井然;流连文化广场,体验霓虹夜景的流光溢彩……行走在临平的大街小巷,一步一景,无不让人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心救助……一个个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感人场景,昭示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与和谐,彰显着临平对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懈步伐。

  前不久,临平区塘栖镇丁河村,由外卖小哥叶阳辉发起的“阳辉”新时代志愿服务点正式揭牌,这昭示着一支由外卖小哥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成为了临平善意助人的群像代表之一。

  三年前,叶阳辉在一次送餐中遇见了行动不便的顾客,为了让她安心吃好一顿饭,他在每次送餐时都主动停止接单15分钟,等顾客用餐完毕后,再将垃圾一起带走。15分钟意味着更多的订单量,但在叶阳辉身上,看到的是人性善意的被激发,没有现实的考量,没有趋利的思索,他这一“等”竟等了三年。

  每一个人的爱心磅礴汇集,就会让人们遇见一座城市的盛大暖意。叶阳辉说:“我一直被临平这座城市温暖着,送外卖遇到恶劣天气时,顾客会主动说注意安全慢慢来;电瓶车爆胎了,有好心人会主动带我去修车店……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互帮互助,感受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友爱,大家的温暖给了我们坚守的底气。”

  当人们身处困境时,都希望能伸来一双善意的手,这才是个让人充满安全感的社会。

  如今在临平,人们正从每个平凡的人物身上看到这样的暖与情。72岁的许银子从小被领养,体会过被帮助的温暖,而她也把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9年来天天去医院做志愿者,帮助了无数患者和家属;遇见行人溺水,南苑街道新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袁志荣来不及思考,从四米高的河岸纵身跃下;空调外机冒烟,临平梧桐蓝山小区保安队员王强背起一位扭伤脚的60多岁阿姨从16楼走到1楼……

  他们拉起的不仅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更用双手托起了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高度。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一个普通人的爱心举动都会在社会中泛起阵阵涟漪,这些“好人”群像的背后,则是临平努力为他们开创一套完善、科学的评选和保障机制。

  临平坚持定期举办“美丽临平人”的评比活动,上榜这份“美丽名单”的事迹类型各有不同。他们既是这方土地上恪守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代表者、引领者,也是群众身边可亲、可爱、可学的普通人,或充满爱心,或舍生忘死,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勤勉,或血脉情深……临平正积极将他们的事迹通过宣传发动、群众举荐、意见征集、评审评选、表彰奖励、宣传展示等,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润”基金,对“美丽临平人”既有精神鼓励,也有物质激励,推动全区上下掀起弘扬传统美德、倡导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风。

  丰富“载体”多样化

  让文明点亮未来梦想

  穿越秋色迷人的校园美景,在氤氲花香中,会遇见一群临平少年正深情款款吟诵史书,铿锵字句中,抒发的不仅是学生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更蕴藏着属于一座城市的荣光和梦想。

  今年二月,临平弘临思政学院正式成立,这不仅体现出临平在精神文明创建上的深谋远虑,更让人们看到了未来区域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临平积极引入高校资源,组建高校教授、地方专家、红色文化传承者团队,分学年、分批次、分学段开展弘临思政学院建设,并依托这一个个“精神高地”载体,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政教育体系,旨在让这些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的学生们能从宝贵的红色历史资源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进而让他们拥有更坚韧、独立、自信的精神品格。

  不只是“校园载体”,眼下,一个个在临平“茁壮成长”的志愿团体,同样孕育着新时代的文明之风。比如,在塘栖古镇景区内的水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沿街的百余家商铺经营者自发组建了“商铺自治志愿者联盟”,定期参与景区建设天井论坛、社区志愿巡逻、学雷锋志愿服务,让水乡古镇遍开“文明之花”。

  另一边,以挖掘大运河文化为例,临平还提出“聚力打造大运河畔新时代文明实践样板”的目标,将文明实践纳入全区共富样板建设十大行动。作为全国文明镇,塘栖镇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在统筹活动上,打造了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场地共享、队伍共建、活动共创、结对共促的新局面,并通过“乘数效应”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临平正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开展“好声音”国字号宣讲品牌、开发区“青企兵”、市民之家“十点钟讲堂”、塘栖镇“栖溪新语”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实施传承红色基因薪火行动,让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更好地塑造人们的思想,让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构建的红色精神谱系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展。

(责编:孙鹏、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