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金华婺城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家住金华婺城城北街道的张先生2023年从企业退休了,准备在小区附近开家小超市。让他意外的是,在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他不用提交任何材料,只用一张身份证,就办妥了证照。张先生感慨道:“为办理营业执照,我准备了一大堆材料,没想到现在一张身份证就搞定了。”
近年来,婺城持续发力“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项改革举措获得了省级、市级层面的肯定,不仅贡献了婺城改革经验,也惠及了众多企业和群众,很多“不可能”的事,变成了“不,可能”。
到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人感受很深——现在要交的材料比过去少了。企业、群众办事要交的材料少了,甚至不用交纸质材料。原来,婺城区通过优化流程、削减权限、职能整合,从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推进“最多跑一次”。如今在婺城,已经实现企业开办“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领取、一日办结”,网办率达95%以上。
婺城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构建线上跨部门联合审批快速通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让数据跑、部门跑代替群众跑,实现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大的“放”提供更优的“服”。
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全力推进“减事项、减证明、减窗口”,通过数据共享加快流程再造。比如,原来户籍分户、户籍立户时需要到村(社区)开具证明,是村(社区)掌握本区域实有户数的一个渠道,现在证明取消后可直接去派出所办理。公安部门通过强化与基层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强数据的及时传递,方便基层村居掌握户籍信息,做到减证明后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减。
减流程、减材料、减费用,加数据、加服务、加网办,实现“零证明、零见面、零次跑”。
在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方面,商事登记企业开办网办率达90%以上,材料压缩幅度20%以上,企业开办、注销实现2环节、1日办、零费用,基本实现了“最简办”和“最快办”,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群众投资热情。
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方面,开展市、区两级事项精细化梳理工作,组织婺城区37个单位对2241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精细化梳理,明确权责划分、业务流转程序等内容,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权力运行。
在项目联审联批机制方面,在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企业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明确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将建设、消防、人防等部门的审批按照“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个批件”的模式,实施“多合一”办理,实现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80天”内完成。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纵观婺城,像这样直面群众“烦恼”,解决企业“困扰”的举措还有很多。从“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出发,婺城始终坚持“三服务”理念,干部“一马当先”,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员”、安企助企的“施工员”、惠企政策的“宣传员”,真正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
通过系列改革,不仅提升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也激发了大众投资创业热情。截至2023年3月底,婺城区登记在册市场主体总量59302户,同比增长8.88%。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首届朱自清文学奖揭晓
- 人民网台州4月10日电 (记者郭扬)一年前,在朱自清先生来浙江临海任教100周年之际,临海市设立了以朱自清命名的综合性文学奖项——朱自清文学奖。 一年后,13位作家的作品从3789篇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既有业界大拿,也有千禧一辈的新苗。…
- 以文为媒 首届“朱自清文学周”在浙江启幕
- 人民网台州4月10日电 (记者郭扬)为纪念朱自清先生,首届“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暨“朱自清文学周”系列活动今天上午在浙江临海启幕。来自各地的文学大咖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沿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回溯他在临海留下的点点滴滴,同时围绕“朱自清先生文风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临海城市气质与朱自清文人气质的契合之处”等话题展开探讨和交流,助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台州中学志山教学楼墙面上,赫然刻着文章《匆匆》的语句,这正是朱自清在该校(前身为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任教时留下的名篇。…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