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3次Ⅰ級響應背后的水利故事

守護城市安瀾 杭州林水打造防汛抗洪“鐵軍”

秦文
2021年12月22日10:27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沿海地區,每到雨季或台風期,防汛抗台的“警鐘”便會敲響。近年來,杭州先后經歷了台風“利奇馬”、超長梅雨季和台風“煙花”。在一次次“大考”面前,無數林水人不顧狂風驟雨逆行而上,全力以赴保衛城市安全,為奪取流域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交出了一份份優異的答卷。

“哨兵”“參謀”缺一不可

洪水不退人不退

去年5月末,杭州較往年提前15天進入梅雨季。之后,一輪又一輪強降雨接踵而來。7月2日開始,東苕溪、分水江、錢塘江等流域先后出現規模性大洪水。風雨之中,杭州市林業水利局的水文“哨兵”再一次逆行而上,趕赴各個流域搶測洪峰。

7月2日晚上,東苕溪遭遇強降雨,作為杭州市防汛工作的重點,該流域的水情關系著杭州的安危。30多公裡外,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水文中心水情科科長姬戰生時刻關注著前方的雨勢和水情,“分析水文數據、編制洪水預報,我們的工作對水利調度指揮決策至關重要,就像‘參謀’一樣。”7月3日凌晨,姬戰生預測瓶窯站第一個洪峰水位將達5.5米左右。等到洪峰過境,已是上午11點。5.48米——看著前方傳回的數據,幾乎一夜未眠的姬戰生鬆了口氣,“還在警戒水位5.66米以下。”作為流域的控制水文站,瓶窯水位直接決定了東苕溪的防御形勢,一旦超警戒,當地就要啟動“百米一人巡護西險大塘”工作,那是守住杭城的最后一道防洪屏障。

兩天過去,洪水未退,瓶窯水位在預期中超過警戒,姬戰生的“不眠之夜”仍在繼續。7月6日13時,受上游來水和區間降雨影響,瓶窯水位快速上漲到6.47米,逼近保証水位6.66米。姬戰生預測瓶窯最高水位將達到7.2至7.4米,“可能突破歷史最高水位,建議上游水庫關閘、北湖分洪。”形勢緊急,一張預報單迅速發給了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孫映宏……最終,瓶窯最高水位被控制在6.89米,僅列歷史第7位。

7月10日晚,汛情有所緩解,姬戰生緊繃的神經得以鬆弛。10天來第一次准備正式休息的他,在躺下的那一刻卻有些后怕,“這一躺不知道還能不能起來。”其間,浙江省首次啟動了錢塘江流域防汛Ⅰ級應急響應。“歷史罕見”“各大流域輪番發生洪水”“新安江水庫刷新歷史最高水位”……回憶起去年的超長梅雨季,孫映宏同樣記憶猶新。

2020年7月8日,新安江首次開啟9孔泄洪閘泄洪。杭州市林業水利局供圖

防洪重器高效聯動

科學調度力挽狂瀾

2020年7月8日上午,伴著巨大的水聲,新安江水庫自建成以來首次開啟9孔泄洪閘,全力泄洪。“水庫持續上升的水位,使上游臨湖十幾個鄉鎮存在被淹的風險,同時對大壩本身也構成極大威脅。”孫映宏清楚地記得,在新安江水庫泄洪前3天,他們就開始對分水江流域實施預泄預排,向華光潭、青山殿、英公、分水江4座水庫密集下達泄洪調令46份,為后期錯峰預騰庫容2.1億方,“后來泄洪的時候,分水江流域還在降雨,但是我們堅持全攔,做到了22小時‘滴水不漏’精准錯峰,極大地緩解了干流河段洪峰疊加的壓力。”

相較於水庫的“一攔一泄”,另一邊,城區的三堡排澇泵站自入梅以后,便開始了無休止的排水作業。其間,太湖流域水位超過保証水位,十年來首次啟動了防汛Ⅰ級響應。連續運行50多天、開機1440台時,超常規調度的三堡排澇泵站,最終累計排澇2.69億立方米(相當於16個西湖水量),不僅確保了杭州城區防汛安全,在整個流域防汛大局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水庫攔洪泄洪、泵站外排澇水、防洪堤抑制洪水,一項項水利大工程聯動抗洪的背后,是無數水利人全力支撐的身影——組織體系高效運轉主動出擊,形成防御“一體化”﹔水文“哨兵”“參謀”精准測報,構建信息感知“一張網”﹔293個工作組、1500余名技術人員下沉一線,全方位保障應急搶險工作。回想近幾年的防汛抗洪經歷,孫映宏感慨道:“印象中杭州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Ⅰ級應急響應,最近3年卻是每年1次。”

“煙花”走了又來

水利人從未離開

2021年7月下旬,台風“煙花”兩次登陸浙江,當時恰逢天文大潮,一場“風雨洪潮‘四碰頭’”給杭州防汛抗洪工作帶來了巨大考驗。7月30日晚6點,雖已到下班時間,但出於職業習慣,孫映宏並未離開。“我一般會在單位多待半個小時,那天下午台風已經北移至渤海灣,即將消亡,杭州的天氣預報也沒有顯示異常。”然而6點之后,受強對流天氣影響,苕溪的青山水庫到瓶窯站區間突發降雨,小時降雨量達到77.8毫米,刷新了青山水庫建站以來小時降雨記錄,下游瓶窯水位從4.75米開始突漲。“為了減輕對臨安可能存在的風險,當時我們水庫還在全力泄洪以降低水位。”杭州市林業水利局水庫管理服務中心防汛水文科科長落全富發現流域水情變化后,第一時間將情況匯報給杭州市林水局防御指揮中心。經會商研判,按照當時的降雨量,瓶窯水位可能在極短時間裡超過保証水位。隨后20分鐘內,3張調度令相繼發出,苕溪流域的水庫群總下泄由350立方米/秒減小至65立方米/秒。最終,瓶窯水位未超警戒。這樣緊急的錯峰調度情形,已是“煙花”來臨期間的第3次。而在半個月后,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

8月16日晚,杭州臨安下起雨來,這讓當時正在家中休息的落全富皺起了眉頭,“我心想晚上要關注一下,於是每睡一會就爬起來看看。”到凌晨4點,雨勢不減反增,青山水庫水位上漲加快,同時下泄量接近250立方米/秒,即將超過調度令。情形的變化,讓這一次醒來的落全富沒敢再睡,他通過平台了解到下游雨勢也很大,河道水位有超警戒水位的風險,“建議減小青山水庫下泄流量,進行錯峰調度。”夜色中,孫映宏的電話第一個響了起來。隨后,更多水利人也加入了這場艱巨的任務。

台風“煙花”期間,青山水庫泄洪。杭州市林業水利局供圖

城區內澇“近在咫尺”

靜好歲月他們守護

“對於大多數杭州市民來說,今年7、8月比往年同期涼爽了許多。但對於我們水利人來說,感受更深的是巨大的防汛抗洪壓力。”提起台風“煙花”,杭州市南排工程建設管理中心運行科科長潘志軍感觸頗多,24小時待在三堡排澇泵站的他當時一個星期沒怎麼回家,時刻緊盯161套機器設備的狀態參數,確保泵站正常運行。台風帶來的集中降雨不僅給城區外圍的苕溪造成流域性洪水,對城區運河的排澇工作也構成了嚴峻挑戰。7月26日一早,拱宸橋水位超警戒,城市防洪排澇壓力陡增。潘志軍見証了三堡排澇泵站首次4台機組全開、以200立方米/秒大流量強排,而2個不確定因素令他手裡緊捏著一把汗,“一方面我們不能百分之百保証設施設備正常運行,另一方面也不知道雨什麼時候會停,就像‘煙花’出人意料地走了又回來。”

8月1日,連續運行108台時、外排澇水6500萬立方米的三堡排澇泵站完成任務停機,潘志軍終於鬆了口氣,“三堡排澇泵站是杭州骨干排澇工程,如果沒有它,拱宸橋超警戒水位持續時間將達142小時,最高水位勢必超保証水位,對運河航運和城區安全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同三堡排澇泵站“並肩”外排城區內澇的,還有連續10天不間斷運行的七堡泵站和首次啟用反向排澇的大刀沙泵站。

台風“煙花”期間,三堡排澇泵站首次四台泵組全開。杭州市林業水利局供圖

“水利萬物而不爭,然其載舟亦覆舟。”水利工程調度的意義由此彰顯。“煙花”台風期間,杭州市林水局密集調度水庫67次、泵閘126次,累計攔洪1.9億立方米,排澇3.2億立方米,通過充分挖掘水利工程攔洪排澇潛力,成功實現“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大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的防洪目標。時間往前撥,2019年的超強台風“利奇馬”以其摧枯拉朽之勢,在我國東部沿海長時滯留肆掠,給多省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浙江首當其沖。時至今日,孫映宏依然覺得驚心動魄,認為那是自己壓力最大的一次抗台經歷,“臨安分水江發生超警戒洪水,上游昌化溪的華光潭水庫遭遇70年一遇、超設計標准的洪水。當時的雨勢特別大,直接導致華光潭道路、通訊全部被阻斷,水文監測設施損壞。”提前預泄預排、實施超常規調度、聯動水庫群泵閘群……最終有驚無險,災害損失被降到最低。

作為水利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流域統籌、科學調度至關重要,與監測預警、應急搶險、災后救助環環相扣。“經過這幾次Ⅰ級響應的磨練,一支杭州水利‘鐵軍’正逐漸形成。”在杭州市林業水利局局長錢美仙看來,如今杭州水利部門的洪澇災害防御體系漸趨完善、隊伍能力逐步提升,“隨著水利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逐步推進,未來我們將更好地承擔起防汛抗洪責任,為杭城百姓的生產生活保駕護航。”

(責編:秦文、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