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動杭州

橫渡錢塘江活動自2006年恢復舉辦以來,一直是杭州市民和眾多游泳愛好者最喜愛的群眾活動之一。圖為千余名泳者正在藍天白雲下清澈的錢塘江中暢游橫渡。李忠攝
葉詩文與魏巍(資料圖)
杭州游泳名頭很響。
“說起中國游泳,離不開浙江﹔講到浙江游泳,又繞不開杭州。”在杭州泳壇壯大的背后,不僅泳壇明星輩出,而且游泳事業不斷普及和傳承。這背后不僅蘊含著文化傳承的力量,更潛藏著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體育精神的代代承繼。
選好苗子——
游泳人才輩出基石永固
魏巍是杭州游泳界赫赫有名的教練,他是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雙百精英教練員、全國優秀業余教練員……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奧運冠軍葉詩文的啟蒙教練。魏巍說,全世界很少有像杭州這樣的城市,在游泳運動項目上擁有3位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亞運冠軍、亞錦賽冠軍加起來有數十位。“光游泳奧運會金牌,杭州籍游泳運動員共拿了6塊,更別說世界游泳錦標賽金牌和亞洲金牌了。”
杭州在源源不斷為國家輸送優秀運動員的同時,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
“我們非常注重杭州本土選手培養。”魏巍說,“選苗”工作在每年6月份,教練深入到杭州市各區200余所幼兒園與小學進行“拉網式”篩選。經初選確定的適齡兒童還要通過面試、初訓等環節,最終進入到梯隊訓練。
魏巍說,每年的選材工作任務艱巨,為了挖到“好苗子”要做很多細致的工作。“學生的身高、身材比例、水感等是重要的參考依據。”他說,“好苗子”有四個要點:水感好、力量大、態度認真、意志力強。
游泳的啟蒙訓練,對一個運動員未來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12歲的李梓墨學游泳5年了,每天放學訓練2個小時是他的必修課。“一邊學習,一邊訓練,比其他同學更辛苦一些。我很熱愛游泳,游泳磨煉了我的意志,讓我學會堅持。我希望水平能不斷提高,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
在李梓墨的教練魏巍看來,游泳培養的不該只是擁有超常運動技能的運動員,而應該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競技體育不止有爭金奪銀,也有永不放棄。游泳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隻有把對游泳的熱情轉化為對夢想的渴望,才有可能實現對自我的超越。”
現在李梓墨最好的成績拿過浙江省青少年游泳比賽的第二名。“我非常期待亞運會中國游泳隊員取得好成績,我的理想是也能走上亞運和奧運的賽場,為國爭光。”對李梓墨來說,爭當奧運冠軍或者亞運冠軍不是遙不可及的傳奇故事。
游泳館一年四季都非常悶熱潮濕,夏天的游泳館溫度更是高達40℃,無論是教練還是運動員,都需要克服這些困難,專心投入訓練。“體育競技,更多時候還是要戰勝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因為無論在哪個賽場上,最大的對手永遠是自己。”魏巍說,杭州游泳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在高峰狀態,和幾屆游泳人的努力是分不開,和基層游泳教練和眾多家長的辛勤付出分不開,這些得以讓杭州游泳人才輩出,基石永固。
三足鼎立——
推動游泳產業融入城市
在杭州市開展業余訓練的眾多運動項目中,游泳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項。從游泳項目納入杭州中考體育科目考核可見一斑。
下午4點多,杭州市大關游泳健身館的泳池裡熱鬧起來,一群剛剛放學的孩子要在這裡進行大約兩個小時的訓練。
一周七天,工作日每天兩小時,雙休四個小時。風雨無阻成為這裡游泳訓練的常態。“這只是游泳項目在杭州人氣火熱的一個縮影,同樣的景象每天還會在杭州其他游泳館上演。”杭州市大關游泳健身館黨支部書記、館長徐星說,在大關游泳健身館進行游泳訓練的學員,常年保持在400人左右,年齡主要集中在5歲至13歲。
“我們是公益性的場館,一年大約有20萬人次來館內訓練或游泳。”徐星說,除了保証競技游泳訓練外,大關游泳健身館在培育游泳人口這塊也成果顯著。比如,大關游泳健身館和大關苑第一小學深度合作,讓大關苑第一小學學生可以接受游泳培訓。“尤其是‘雙減’后,學生來的人數更多了。統計最高的一次,全校95%的孩子都會游泳。”
游泳產業發展,不僅是資金投入與設備投入的問題,還需要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更多感情與智慧。曾經,陳經綸體校在杭州游泳訓練領域“一枝獨秀”。2004年之后,杭州市體育局統一布局,將陳經綸體校、杭州市游泳健身館(原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和杭州市大關游泳健身館(原大關游泳健身中心)確立為3個游泳訓練單位,並讓曾在陳經綸體校執教的優秀游泳教練婁紅梅和魏巍分別挂帥杭州市游泳健身館和杭州大關游泳健身館,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
“每屆浙江省運會前,基本上是這三家單位在爭奪杭州市的參賽名額。”徐星說,三家直屬訓練點的選手參加全國比賽,也常常能席卷金牌。徐星表示,杭州游泳之所以能有今天,離不開團結合作,各個游泳館的教練員、運動員們都會互相“較勁”、互相探討、互相學習,正是這些讓杭州游泳隊不斷進步。徐星說,作為杭州游泳的人才儲備基地之一,大關和其他兩個基地一樣,除了省運會的金牌任務,還肩負杭州市體育局制定的“2022亞運爭光計劃”。
“我們更大的目標是,推動游泳產業融入城市。”在徐星看來,籌備亞運開展全民健身、發展體育產業,就要創造條件滿足更多人的體育需求,運動健身才能更好成為社會風尚。
亞運遺產——
更加優良的體育運動環境
2022年1月8日,2021年“體校杯”長三角青少年(兒童)游泳邀請賽暨杭州市第七屆“市長杯”青少年(兒童)游泳錦標賽在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進行。這是奧體中心游泳館建成以來的首場比賽。辦到第七屆的“市長杯”,規模越來越大,規格也越來越高。
事實上,杭州每年都有不少游泳比賽項目。魏巍說,2007年他所帶的游泳隊參加了那一年的“橫渡錢塘江公開水域比賽”。“葉詩文獲得了女子青少年組的冠軍。當時她才11歲。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參加水流湍急的公開水域比賽。正因為這次冠軍,她第一次登上了報紙!”
運動對於人們來說,不僅是充實生活的一種愛好,也是用拼搏為“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寫下生動注腳。建設共同富裕進程中,無論是促進經濟發展,還是豐富精神世界,體育都有著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杭州亞運會腳步臨近。在前不久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葉詩文提出建議,杭州亞運會在傳遞體育文化的同時,要給民眾留下更多的“亞運遺產”。
“杭州亞運會的舉辦將留下一大批有品質的體育場館,這就是‘亞運遺產’。”魏巍也是杭州市亞組委監督委員會委員,他說,應以杭州亞運會為契機,一方面,加強體育賽事活動規范化建設,不斷引進、培育國際國內重大、知名體育賽事,繁榮體育競賽市場。另一方面,把亞運場館利用起來,給老百姓創造更加優良的體育運動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
魏巍說,希望杭州能打造“游泳城市”,創辦杭州國際游泳學校、杭州城市游泳節、杭州游泳國際品牌大賽等。“我相信,杭州游泳將有更加精彩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