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工杭州西站:黨建引領聚合力 護航亞運顯擔當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煙柳畫橋詩意江南的巨幕之下,杭州正邁著鏗鏘步伐迎接亞運會。
作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重要交通保障工程及“軌道上的長三角”重要節點工程,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杭州西站高鐵站房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4月28日,湖杭高鐵新建車站杭州西站湖杭場正式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預計7月杭州西站站房將完成全部施工內容,8月將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部將黨的建設融入生產、安全、質量和進度中,戰高溫、戰疫情、戰汛期,搶工期、保進度、促生產。無數建工人夜以繼日,精益求精,齊心聚力迎亞運。
杭州西站航拍圖。張洪成攝
黨建引領 項目工地“別樣紅”
在吳山、寡山的掩映下,有一個鑲嵌著標志性十字天窗的大型高鐵站房。這個正在建設中的項目,便是杭州西站高鐵站房。
2020年1月,杭州西站項目開工伊始,就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作為我國超大型鐵路站房,杭州西站的建設工期隻有兩年半,工期緊迫、任務繁重。然而,6000多名項目建設者來自五湖四海,流動性大、管理難度高。如何在疫情形勢下搶抓工期,如何精准有效進行管理,成為擺在中鐵建工杭州西站工程建設指揮部(下稱“項目部”)面前的難題。
為減少疫情防控工作對生產的影響,指揮部黨政齊抓共管,齊心協力,帶領所屬3個分部黨支部、項目經理部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落實責任,強化統籌管理,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項目團隊“跑步”進場,迅速完成復工手續審批﹔項目建設者並肩協同,施工人員三班倒,200多名核心管理人員連軸轉﹔挖機、吊機、鑽機等近200台設備火力全開,2個樁基材料加工廠全部投入使用……
“黨員先鋒模范帶頭,讓全體參建人員在勞動競賽中賽出成績、賽出水平,讓項目部37名黨員沖在前面,讓戰斗堡壘更加堅固、黨旗更加鮮紅,是中國中鐵人的責任所在,是國有企業一刻也離不開黨的領導這一光榮使命所在。”指揮部黨工委書記林航說。
指揮部黨工委還緊密結合施工實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知行合一,中心組理論學習、專家學者講黨課、“我為群眾辦實事”、“雙戰雙勝利”、“黨建聯盟共建共享”等黨建活動見行見效。“張勝利、潘坤黨員突擊隊”“張洪成、韓冬禹工人先鋒號”“劉禮壯、汪天一青年突擊隊”等也相繼成立,激勵了黨員干部攻堅克難作表率。
黨建成為杭州西站項目建設的“壓艙石”。黨工委統籌協調、合力聚力、擔當作為、分秒必爭,堅持以黨建統領防疫、生產、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等各項工作,交出了一張高分答卷。
杭州西站黨員突擊隊志願者助力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韓冬禹攝
科技創新 催生發展新動能
從空中俯瞰,杭州西站站房房頂的藍色十字天窗,鑲嵌在銀色的鋁鎂錳板中。房頂建設中,項目專家團隊創新運用了高科技新型材料反射型輻射制冷膜,實現對建筑表面和內部的降溫,降低空調能耗,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常務副指揮長杜理強介紹,該站房工程總建筑面積約51萬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共分8層,站房最高處約57米,是亞洲超大型高鐵站房之一,工程高質量推進站城融合一體化設計,“這是國內首次在站台雨棚上實施綜合開發,國內首次採用站場拉開、中部進站,力爭打造新一代高鐵站房的標杆之作。”
杭州西站高鐵站房房頂,一塊塊嶄新的光伏組件,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發光,成為杭州西站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實現低碳、綠色發展的生動注腳。
“杭州西站光伏發電項目充分利用站房建筑的屋頂資源,鋪設了7540塊400Wp單晶硅光伏組件,鋪設面積達1.5萬平方米,裝機容量為3兆瓦,採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並網模式。建成后,預計該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可達231萬度,可供車站廣告、商業、空調等使用,有效降低車站用電成本﹔預計每年可節約標准煤83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余噸,降低車站用電成本。”杭州西站光伏電站建設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計劃與西站站房主體同步竣工,6月下旬完成並網發電。
項目團隊以碳排放精細化管理為目標,同步建設車站綜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碳排放監視、控制等功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提高了車站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成為杭州西站建設中的一張“金名片”。
智能遮陽百葉可根據溫度、揚塵、雨水、室內外溫差、煙塵濃度等進行研判,自動開合,實現節能目的﹔“西站點點通”“問路找西西”“在西站,享充電”“停車可預約”“西站全景圖”等數智體驗,將增強市民和旅客的獲得感、幸福感……創新與智慧,使得杭州西站的軟實力呼之欲出。
此外,杭州西站還以“雲”為設計理念,採用了大空間雲谷、雲門等建筑形式,並通過多維一體的交通組織和理性的綜合開發,構造一個具有江南氣質和未來感的城市空間。
新技術、新能源、新應用等一系列加持,助力西站打造“節能、低碳、舒適、便捷、智慧”的綠色車站。全國鋼結構行業數字建筑及BIM應用大賽特等獎、全國BIM技術大賽綜合組金獎、智慧建造創新大賽施工組金獎……一個個成果讓人振奮,一項項榮譽格外搶眼。
杭州西站高鐵站房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張東軍攝
網格管理 齊心協力筑精品
項目工地不文明施工造成垃圾、揚塵、噪聲污染,對工地周邊生活區帶來較大影響,市民投訴較多﹔工程施工現場措施不到位,導致嚴重事故發生的情況屢見不鮮,工地安全生產隱患較多﹔建筑工地管理不規范,成為影響文明城市創建的“老大難”問題……如何破解這些問題,成為擺在杭州西站項目建設管理者面前的難題。
為確保工程現場的安全、質量、文明施工,完善工程的質量安全責任保障體系,落實安全質量責任,加快工程建設進度,防范重大安全、質量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文明施工標准化工地,杭州西站指揮部決定,圍繞安全生產、質量管理、進度控制、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等內容,在工程項目中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
顧名思義,網格化管理是將管理區域按一定的標准、范圍劃分成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網格單元中安全、質量、場地文明施工、機械、人員的巡查,建立監督和處置相協調的主動發現、及時處置的工程動態管理方式。
項目部將站房及相關剩余工程結構階段的施工按施工區域、施工內容等劃分成8個單元網格。“每個單元網格明確責任人,通過制定崗位管理制度,對各個區域實施網格化管理,及時發現並處置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各類安全、質量、文明施工問題。”副指揮長曾祥龍介紹。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項目開工以來,杭州西站站房項目部迅速調集各方專家,超前謀劃、分工分組、層層推進,通過開展技術交底,編制施工方案,專人盯控,樣板先行制度,協調6000余名建設者,在施工現場實行網格化管理,將流水施工轉為多點平行施工,建設任務分工、勞動力組織、大宗材料加工及道路綜合布置等方面均更加科學。
“我們克服了疫情及建設中的諸多困難,並通過網格化形式強化精准管理,凝聚合力,營造了關心關愛建筑工人的項目氛圍,整個項目進展順利。”總工程師鄭明表示,目前,站房工程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中,預計今年8月建成。
即將到來的這個“五一”假期,一直處於24小時施工狀態的杭州西站站房工程,也將有千余名工人堅守陣地,為這顆即將起航的“杭州之擎”添磚加瓦。
經過兩年多悉心建設,隨著站內裝修的逐步豐實,如今的杭州西站,雄姿畢現,從站外到站內、從硬件到軟件已實現全面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