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西部富美”行动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今年7月,浙江省确定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6大领域和28个首批试点,各地陆续吹响了行动号角。在杭州市余杭区,一场名为“西部富美‘1355’”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2021中国县域综合实力排名榜上,余杭区位列全国第五、浙江第一。提到它,有人会想起“清北硕博任职余杭街道”“余杭年薪18万招募农村职业经理人”等话题。余杭区下辖7个街道5个镇,后者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富美‘1355’”行动中的第一个“5”便是指惠及西部5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和瓶窑镇苕溪以北区域),兼顾其他农村地区。而该行动的目标就是:缩小城乡差距,让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比翼齐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典范、共同富裕示范窗口”。
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人民网 章勇涛摄
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茶产业“跑”出加速度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在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一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即将“通达罗马”。
村庄森林覆盖率达96%、茶园数量超过3000亩,生态环境优越的径山村,被誉为“杭州后花园”,当地盛产的径山茶已有1280余年发展历史,并于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近两年,余杭区以径山茶为主导产业,依托34.5万亩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建成全国高端精品茶生产区、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城郊型乡村振兴引领区和国际禅茶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标,围绕“种茶、做茶、卖茶、讲茶”四篇文章,深入挖掘弘扬径山茶的历史文化,全面推动茶叶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茶旅融合发展。2020年,径山茶品牌价值超过25亿元,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达47.91亿元,带动3.7万人增收致富。
径山茶园。余杭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金秋时节,漫步在群山环抱的径山村,伴着泉水淙淙声穿过一幢幢别致的小楼,循着禅村十景体悟“禅茶文化”,在文化礼堂感受非遗手艺,住精品民宿悠享惬意假期,这是许多游客来到这座“禅茶第一村”的旅行体验。今年国庆假期,径山村举办了禅村第二届喫茶节,超过5万名游客纷至沓来。对于一个小山村而言,如何全方位满足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吃住游需求,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目前,径山村已有精品民宿7家、农家乐经营户86家。村子北边,正在建设的第二期安置房已初具雏形。村党总支书记俞荣华表示,二期安置房共有25户,预计明年完工,届时村里的旅游接待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径山镇径山村。人民网 秦文摄
民宿农家乐精品化提升
“过境游”变“客人留”
据了解,余杭区共有700余家民宿和农家乐,其中超过80%集中在西部五镇;然而,由于余杭距离市区较近,存在着“市民游客当天往返、不住宿”的“过境游”现象,同时整体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有待提升。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表示,通过“西部富美”行动,将重点实施10个高质量发展项目,其中之一便是“百村百园百宿”项目——聚焦百村经济发展、百园农业提升、百家民宿(农家乐)精品打造,“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将通过政策引导经营户提升民宿(农家乐)的档次和品质。”
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发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成功上榜。相较径山村依托茶产业、禅茶文化发展旅游经济,“兄弟村”小古城村走出了一条更现代的旅游发展路子。彩虹滑道、古精灵乐园、烧烤区、苕溪戏水区、小野营地、径山绿道……走进小古城村,沿途诸多的景点和体验项目让游客放慢了脚步。
径山镇小古城村阳光菜园。人民网 秦文摄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小古城村坚持“两山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托小古城的遗址文化、村落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积极培育农旅产业,大力发展新型乡村旅游经济。2018年,小古城村成立小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第二年,面向全国高薪聘请农村职业经理人。之后,随着一系列娱乐体验项目的落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村里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办民宿、农家乐的村民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旅游公司的收入逐年增加。“旅游公司第一年营业收入是70余万元,第二年120余万元。刚开始我们都不收门票,而今年国庆节期间仅门票收入都有47万元,1月到10月的总收入已达到200万元。”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
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
“卫星办公”盘活非假日经济
“要让游客从待1天到待3天,来了还想再来。”余杭区鸬鸟镇山沟沟村党委书记郑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鸬鸟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是全区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生态旅游型乡镇。除了最为出名的4A级景区——山沟沟景区,山沟沟村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红色旧址、非遗技艺、百年古树、老屋等。近年来,山沟沟村通过整合自然风光、红色精神、农副产品、非遗技艺、传统手工等多种资源,进行系统规划,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体验传统农事活动、感受革命旧址气息、于青山之间领略鸬鸟风情,今年春节,超过10万人参与了当地的“山沟沟里过大年”活动。
鸬鸟镇山沟沟村。人民网 秦文摄
除了节假日和周末迎接八方游客外,山沟沟村还开发出“卫星办公”旅游项目。10月的一个周三早晨,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团队赶到了村里的竹与墅民宿。放下行李,团队成员有的吃起了民宿的早餐,有的打开电脑开始了工作。“这边风景很好,没有城市的喧嚣,每次过来都是一次攻关之旅,我们调度最精锐的研发团队在这里开发一些核心项目。”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已经是他们第5次来竹与墅,3到7天的远程集中办公,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将办公、团建、度假有效结合起来,释放了员工的压力,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开发“卫星办公”旅游项目,盘活非假日经济。山沟沟村相关负责人认为,“卫星办公”模式在国外已有先例,余杭区西部五镇自然环境优美,离市区较近,但往往在节假日才迎来客流高峰,工作日期间游客较少,民宿入住率很低,具备了给城市企业开展“卫星办公”的条件。作为山沟沟村第一家试点民宿,目前竹与墅已经对接了3家杭州企业,“今年我们店的整体入住率维持在70%,算是比较不错的成绩。”竹与墅老板施爱琴笑着说。
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鸬鸟镇的蜜梨产业也“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鸬鸟,我们的果农在田间地头就能把梨子卖出去,并且还供不应求。”杭州余杭三水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波表示,鸬鸟蜜梨从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后,收获了销路不愁、产值增加的好处,但依然面临着品质好的产量少、产量高的单价低的问题。
“科技小院”赋能现代农业
“累累硕果”压枝头
2020年8月,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落户鸬鸟镇,以专家团队进驻和科技人员常驻的方式,为鸬鸟蜜梨“看诊把脉、对症下药”。浙江大学博士付浩然是科技小院的主要负责人:“经过一年的初步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配制出的肥料,能有效提升蜜梨产量10%至20%,糖度提高0.5度。”
据了解,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以三水果业为建设主体,联合当地农户,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建,发挥科技与产业结合的优势,围绕梨园土壤调查及肥力提升、梨树专用肥料及灌溉施肥技术研发、梨果营养生物强化等技术内容开展合作,探索“梨—羊—草”种养结合模式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后预计能使当地产业增收1300多万元。陈波表示,“科技小院”的到来促进了蜜梨种植的科学化、标准化,接下来将根据果农的种植规模实施“小户网格化、中户变大户”的引导政策,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率和集约化程度。
坐落于鸬鸟镇的浙江余杭蜜梨“科技小院”。余杭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毛竹林下种黄精
三叶青不改青山颜
从鸬鸟镇沿着北苕溪溯游而上,很快就进入了余杭区西北门户百丈镇。青山秀水、竹林如海,百丈镇是远近闻名的“浙江省毛竹之乡”,毛竹林面积达5.5万亩,成竹售卖和竹制品加工一度成为当地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近年来毛竹价格不景气,经济效益下降,利用林下空间发展中草药种植,成了百丈镇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在百丈镇半山村一个黄精种植示范基地,两年前种下的50亩黄精已经可以收获,但是种植户余林水却并不着急:“黄精栽培2到3年才能收获,当初从农业公司拿苗的时候,他们就承诺了3年后统一收购,并且现在黄精的价格呈上涨趋势,再种一年产量也会增加,到时候收益会更可观。”
自2018年起,百丈镇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深入开展校地合作,邀请专家现场调研指导,因地制宜制定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经过广泛论证,最终选择了黄精、三叶青等适应性强、效益好、前景广的多种经济作物进行试点推广。像余林水家这种规模较大的黄精种植示范基地,百丈镇共有5个,面积超过400亩,此外还有40余户村民也在进行小规模种植。作为一味中医常见药材,同时又具备食用价值,黄精的市场需求量相当可观。从最开始政府、企业、高校的种植培训和收购承诺,到如今黄精价格渐渐走高,作为党员带头户的余林水,信心越来越足。
半山村牛角岭黄精种植示范基地。人民网 秦文摄
在百丈镇溪口村海拔700余米的高山上,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为青山又披上了一件“绿衣”,这里种植着能给当地带来约500万元年经济收益的传统中草药三叶青。近年来,园区企业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浙江三叶青的高效产出,解决了国内人工种植浙江三叶青存活率低、药用价值部分成果率极低的难题,并进行产业化人工种植。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高标准种植基地正在向外拓展,“我们希望拓宽中药材销路,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乡村老百姓共同富裕。”
今年10月,溪口村的现代农业园区又添了一个新地标——杭州三叶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院士指导站。百丈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院士指导站的建立,能进一步帮助百丈镇借助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挖掘校地合作潜力,为百丈的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践行“两山”转化,致力“西部富美”。当前,余杭区正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余杭西部成为乡村振兴样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