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又见繁阳草莓红
棚外寒风徐徐,棚里暖意浓浓。
冬至前,在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铁门村的草莓大棚里,种植户金并和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
走进草莓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喜挂株梢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鲜红。
金并和,吉林长白山人,也是铁门村草莓种植大户,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人,但在此之前,当过超市门卫、开过配送货车、干过临时采购,也做过水果批发,唯独就是没有扛过一天锄头。
如今,这位种地“门外汉”,成了当地的“草莓大王”。
老金的草莓大棚迎来丰收季。人民网 汪瑞华摄
11月末,老金的65亩草莓大棚迎来了丰收季。说起“下地种田”的初衷,老金坦言,还要感谢2018年的那场大雪。草莓市场缺货,当时从事水果行业的他,为顾客四处采购草莓,无意间认识了铜陵的种植户,一番了解后,看到商机的老金,回来就流转土地自己干。
从头一年的4万棵苗,到第二年的8万棵苗,再到12万棵苗……老金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流转的土地面积也是越来越广,今年直接上了20万棵草莓苗。
“棚里主要是红颊、香野和红颜三个品种,从开始的一天下十几斤,这阵子一天能摘七八百斤,越往后每天的量会越大。”顾不上多说几句话的老金,胶鞋上沾满了泥土,正忙着给大棚上防寒膜。
别看现在规模不小,但在这之前,老金的草莓种植也并非一帆风顺,“头一年不懂技术,第二年种下去病苗,第三年请来了技术员,但面积太大顾不上,今年只得硬着头皮自己上。”话语里老金略显无奈,但总算都熬了过来,今年长势不错,按照10块钱的均价,这一片地保守估计120万的销售不成问题。
“虽然起早摸黑辛苦,但只要种出来好果子,有销路,就没得亏,比较把稳。”老金感慨道,去年12万棵苗,纯收入30多万元。
其实,早在千禧之年,老金就来到了安徽。20多年过去了,但他依稀记得,当时搭着绿皮火车,哐哧哐哧58个小时来到安徽繁昌,打那以后,他就把繁昌当成了第二故乡。如今父母与妻儿都在身边,老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新芜湖人”。
找对了路子,认准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刚刚上市不久的草莓,成了水果市场的抢手货。人民网 汪瑞华摄
草莓上市以来,每天到大棚忙着采摘管理,是老金雷打不动的日常。“这些天还算好,早上天擦亮采摘就行,再等上些日子,气温回升大批成熟之后,凌晨两三点就得进棚采收,量大订单多,不然忙不过来。”
从起初的几个大棚,到现在的几十个大棚,看着草莓一天天挂果红透,老金别提有多带劲。“到了大批上市的时候,芜湖、铜陵和宣城三个市场,一天能销掉万把斤,到时候再来看,几十号人在地里摘果子,那才叫壮观。”侃侃而谈的老金,聊起自己的草莓,一口的东北腔别提有多顺溜。
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资金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受益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今年,被评为AA信用户的老金顺利贷到了30万元。“这笔过冬的钱,正好用于采购防寒物资,申请过后两天到账,解了俺的燃眉之急。”在他看来,这是当地优质营商环境的体现。
“做农业,说心里话,头三年比较难,因为投入比较大,包地、建设施、请人手,哪哪都是真金白银,但只要头一茬种出来,就是实打实的收获。”现如今,但凡有空,老金在忙碌之余,都会摸索摸索新技术,探求探求新方法,因为他的眼光不止于草莓,“下一步想往现代农业的方向走一走,再种些瓜果和时蔬,通过以点带面,让更多乡亲们通过发展农业,把腰包鼓起来。”
说完这话,还未来得及休息的老金,趁着天黑之前,又一股脑钻进了大棚里。气温开始下降,但老金的心头,就和大棚的室温一样,暖和,舒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