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苏东坡的西湖往事不止苏堤

孙磊、华剑波、李凌婧
2022年01月10日08:34 |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小字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朝大文豪苏东坡(1037年-1101年),曾于1072年和1089年两次到杭州任职,他系统地发掘了西湖的价值,留下了一堆风月无边的诗词、一道有口皆碑的苏堤、一碗老少咸宜的东坡肉,和文友们吟诗唱酬,看起来日子过得特别潇洒。

  杭州市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上城区政协文史研究会理事陈钦周讲到,其实,苏东坡在杭州当官一点也不轻松,除了亲力亲为疏浚西湖,他还兴利除弊,办了好几项民生实事工程。

  整治古井和水管

  让百姓喝上“西湖自来水”

  纵观古今,人类文明总是依水而兴。在苏东坡的基层治理纲领中,供水是第一要务。

  或许人们会好奇:杭州靠着钱塘江,又坐拥西湖,还愁喝不上水?苏东坡上书朝廷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杭之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咸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做六井,然后居民足于水,并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

  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是熙宁五年(1072年),这一年他35岁,官职是通判,协助太守陈襄。苏、陈二人都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而离开京城到地方做官的,算是一见如故。为了解决杭人吃水的难题,两人配合默契,合作开展挖沟、换井壁,修补漏洞等措施,修复了唐朝李泌开凿的六口水井。

  对这件事,苏东坡在《钱塘六井记》有过明确记载:“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当苏东坡时隔17年第二次到杭州,已是52岁,六井再度年久失修。于是,他再次开展古井整治工程,还新凿了一口井,让最远的居民也能喝到水。如今,这些井只剩下“相国井”还存留于世,就在今天杭州繁华的解放路解百商厦附近。

  除了整治杭州的水井,苏东坡还花了很大力气提升引水管道。杭州城中本来有6个水库,分散在各处,而运输管道是用竹管做成的,常常损坏。苏东坡身为军事统领,就派千余兵力执行“管道升级工程”,用陶瓦管子代替竹管,加以石板保护,将水库与西湖彼此通联,让百姓们喝上品质稳定的“西湖水自来水”。

  水路交通“治堵”

  保障运输畅通

  在苏东坡的执政理念中,与供水同样重要的,是水运。

  在宋朝,杭州城内有两道运河——盐桥河(即今天的中河)和茅山河(即今天的东河)。它们以南北向穿过城市,与钱塘湾汇合,有很多淤泥。一般每隔四、五年,运河河床就需要疏浚一次,由河床挖出的淤泥,来不及搬运,会直接堆在岸边百姓门口,气味难闻。更糟糕的是交通情形,那时,一艘船要走好几天才能走出杭州城去,船要用人和牛在岸上拉,而河岸边又混乱不堪……

  水路交通如何“治堵”?那会儿没有“城市大脑”,苏东坡展现了不俗的治理能力:他向专家请教,让沿岸人口较多的盐桥河保持清洁,穿流通过市区,设法让海水从别处流入沿岸人口稀少的茅山河;另外,在钱塘江南部修建水闸,海潮高的时候将闸关闭,海潮低的时候再放水,两条运河则在城北相会。这样,海潮带来的泥沙就减少了,加上茅山河又在东郊流过了三四里,泥沙都已沉淀,杭州市区的水域也就比较干净了。

  随后,苏东坡又在杭州城北余杭门外开了一条新运河,深有八尺,与西湖相通,确保城内运河的水位。如此,疏浚城内盐桥河的花费和麻烦也就避免了,还保障了运输畅通……看,杭州这位“老市长”不仅仅会写诗,还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把好手。

  赈灾免税治病

  让百姓安居乐业

  《宋史》记载:“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这说的是,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做官后,城里家家户户都有苏轼的画像,吃饭前都要为他祝寿,还有人为他建立了生祠。

  杭州人为何如此感激苏东坡?不仅是因为诗人大力疏浚西湖、整饬供水和水运,更在急难之中为保障民生而开展了系列智治——

  1089年,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的头衔,出任杭州知州。此番算是“故地重游”,一上任他就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年初水灾,田里没法儿种早稻;到了五六月份,晚稻刚刚插下,又发生了旱灾。连续两季绝收,米价狂涨,百姓缺粮饿肚子。

  苏东坡坐不住了。他接连向朝廷和皇太后上奏,半年内上书7次。为什么他要向皇太后上奏?原来,嘉祐二年(1057年),20岁的诗人参加殿试后,宋仁宗兴奋地对曹皇后说:“朕为儿孙觅得宰相之才!”这话在宋室根基极深,仁宗、英宗、神宗的妻子,在成了皇太后时,都保护或重用苏东坡。

  上书7次,苏东坡求什么?他恳求朝廷马上拨出粮食来救济百姓,并且请求减免秋税,免除两浙西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度牒是出家人的身份凭证,宋朝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买卖,有度牒可以免除租赋)换米救灾。另一方面,苏东坡还不断购买谷子来存满粮仓,预备应付荒年。

  第二年春,心系百姓的苏东坡又减价售卖平仓的米,还做粥和药剂分发给民间,并带着郎中医生巡回察看、救治病人……他对杭州这方水土,实在是爱得深沉。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