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3个月执行到位1亿余元 浙江法院助力企业解困松绑

郭扬
2022年09月21日14:59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被执行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申请强制执行,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怎么办?执行法院通过对企业设置“诚信履行观察期”,促使企业分期履行,使得企业绝处逢生,同时,债权人利益也得到充分保障。被执行人企业拖欠数十名民工数月工资,查封设备属特种设备,且老化严重,处置难度大怎么办?执行法院用好“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机制,运用共享法庭、“网格员”基层治理力量的积极作用,成功处置特种设备,执结欠薪纠纷案件……浙江高院自2022年5月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发挥执行职能,助企纾困保民生”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以来,全省法院共组织开展集中执行行动327次,办结涉中小微企业首执案件29651件,到位标的金额51.64亿元;办结涉农民工工资案件6798件,到位标的金额1.29亿元。

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在衢州开化,“诚信履行观察期”帮助企业重获新生。

开化法院法执行工作人员走访被执行企业。开化法院供图

开化法院执行工作人员走访被执行企业。开化法院供图

余某与浙江某医药公司借贷纠纷执行一案中,该医药公司承担返还余某借款400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的法律义务。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法院实地走访后,了解到该医药公司主营药品生产、销售以及中药材种植和收购,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该医药公司成立近20年,在行业内口碑较好。执行法院如采取冻结账户的执行措施,很可能加剧公司的经营困难,甚至停工停产,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受到损害。虽然该医药公司无一次性还款能力,但仍有分期履行的可能。

为了在实现债权人权益的同时,助力被执行企业脱困,开化法院在严格审查被执行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等情况后,决定采用“放水养鱼”的执行方式,即暂缓采取冻结被执行企业账户措施,给予其6个月的“诚信履行观察期”,并责令该医药公司作出与其收入相适应的还款承诺,敦促其诚信履行偿还义务。观察期间,执行法院动态掌握被执行人财产现状、履行进度等。截至目前,该医药公司已支付了150余万元。

“助企纾困保民生”新闻发布会现场。浙江省高院供图

“助企纾困保民生”新闻发布会现场。浙江省高院供图

“‘诚信履行观察期’是灵活执行的一种体现方式。”浙江省高院执行实施处处长林翔荣说,对于诚信度高、经营暂时困难、具有挽救价值的中小微企业,对其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性资料尽可能采取“活封”措施,在确保财产不被转移、隐匿、擅自处置的情况下,让查封财产保持运营价值。在能够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允许其继续使用或利用该财产进行融资,最大限度降低保全措施和执行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专项集中行动期间,2061家中小微企业因灵活执行帮扶得以重生,1571家企业经信用修复,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

此外,为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杭州、绍兴等多地法院发布《关于企业信用修复的公告》,明确信用修复细则。宁波、丽水等地法院健全完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帮扶有履行意愿而暂时失去履行能力的失信企业。嘉兴嘉善法院打造的“服务六稳六保·执行和解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精准鉴别履行能力,唤醒被执行企业的“造血功能”,目前已对148家企业开展测评,生成企业“增值信用报告”146份,促成12个案件达成和解,执行和解金额3232万余元,实际执行到位1544万余元。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优先保障涉民生执行

浙江法院依法加大因欠薪案件导致生存、生活困难民工的司法救助力度,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引入慈善救助资金,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被欠薪者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共救助被欠薪者1463人,救助金额达到3198.96万元。

在衢州某公司与广西某公司及其衢州分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执行一案中,广西某公司及其衢州分公司应当支付衢州某公司货款768万余元及逾期付款损失。

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向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表示,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货款难以回笼、经营困难,而且有100多名职工的工资尚无法发放,请求人民法院尽快将货款执行到位,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考虑到被执行人公司在广西,不方便进行线下调查,柯城法院开辟了“绿色通道”,进行专人快办,多次通过电话、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联系被执行人,被执行人表示公司正全力复工复产,努力筹措资金偿还债务。最终,经过多次线上协商,促成双方当事人在线上签订执行和解协议。2022年5月26日,被执行人广西某公司偿还货款768万余元及利息,共计824万余元,仅用时10天,案件执行完毕。

此外,宁波余姚法院在原有司法救助财政专项拨款和司法援助保险的基础上,联合余姚市慈善总会、银行设立余姚法院慈善分会,由银行出资2000万元设立司法援助基金,每年将基金5%的增值捐赠给余姚法院慈善分会用于司法救助。

林翔荣说,对于追索劳动报酬、追索农民工工资等涉民生执行案件,全省法院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分配、优先发放执行款。

数智赋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执行工作做得好不好,助企纾困保障民生效果如何,关键还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林翔荣说,专项行动期间,全省法院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抓住数字化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数智赋能,纵深推进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打通查人找物、财产处置、跨部门协同的堵点和痛点,不断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效果,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杭州中院试点的“涉众案款发放平台”,累计已为45起涉众型案件28.9万余人发放资金34.4亿元。余姚法院试点的薪资账户“活冻结”,实现薪资账户在线协查、资金定额冻结、费用限额支取、余额一键流转等功能,被执行人每月前往银行任一营业点便可提取生活保障金,既督促了被执行人按月履行义务,又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浙江已推出41个执行“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子场景,7个子场景已在全省推广运用。其中,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实现拍卖用时减少40%,买受人平均办证用时由原来的20天缩短至2天,最短用时1小时。“机动车查控处置”子场景打造车辆“云执行”模式,涉执车辆处置提速50%。“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子场景实现法拍车竞买人看样、付款、过户登记、变现款的结转发放全部在线上完成,让竞买人“一次不用跑”。

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法院将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强化“善意文明”执行,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持续完善落实“助企纾困保民生”各项举措,积极运用司法手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法治保安全、稳预期、提信心、促增长。

(责编:陈陆洵、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