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隻雪梨身價150元

麗水雲和小雪梨撬動億元大產業

鄔敏、陳雅雯
2023年03月13日15:35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近日,麗水市雲和縣元和街道梨庄村,環山而建的蘇坑梨園內梯田層疊,漫山的老雪梨樹剛冒出新芽,尚未長成的“新果”,已早早地被全國各地的客商競相預訂。

“開春以來,四川、山東的老客早早地就來下單了,全村收到了1000多公斤雪梨訂單,雪梨銷路不用愁咯!”梨庄村黨支部書記葉長法,盤算起2023年的雪梨收成樂開了花。

雲和有500多年的雪梨栽培歷史,元和街道是雲和雪梨的主產地和發源地,種植面積7000余畝,年產量4000多噸。“雲和雪梨果大肉細、汁多味甜,單果重量最大可以達到2.5公斤左右,是普通雪梨的10倍。”葉長法說,“經裡裡外外嚴格把關,一個1.5公斤的精品雪梨穿上印刷精美的硬殼包裝后,能賣到150元左右。”

“過去,雲和雪梨可不值這個價,雲和老梨樹缺乏管理,個頭小、產量低、口感參差不齊,梨農們覺得打理梨園不劃算,干脆拋了荒。”麗水市水果產業首席專家周曉音說,雲和雪梨得以逆襲成為“優等生”,離不開當地打出的雪梨種質品質提升、技術創新、品牌培育、精深加工等產業轉型升級“組合拳”。

雪梨的品質,從源頭抓起。在雲和縣雪梨種質資源圃內,雲和縣雪梨協會會長雷宗明選育了8萬多株梨苗,進行自繁自育,開展雲和老雪梨核心特性基因鑒定研究。

“我們在上萬棵雪梨樹中,開展‘細花雪梨’‘粗花雪梨’‘翠冠梨’等品種資源調查、篩選搜集口感最好的那幾株,選優種進行重點栽培,將老雪梨樹與早熟梨‘翠冠’等品種進行嫁接,把高枝統一改為低矮化種植,用羊糞、菌類等發酵成有機肥替代原先的除草劑,通過自然授粉,保証雪梨質量。”雷宗明告訴記者。

數字化,讓雪梨品質更可控。蘇坑梨園內,隱藏著許多傳感器,傳感器連接的終端是雲和雪梨產業“大腦”。這個集追溯體系、智慧監管、合格証管理等於一體的智能化監管平台,實現從果園到市場全過程監管,土壤品質、灌溉水量、雪梨生長狀況一目了然。目前,雲和縣165家農民合作社納入監管信息庫,雪梨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率達100%。

一個個雪梨,經深加工后,產業鏈越拉越長。雲和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村集體經濟聯建項目等,引進了一批以雪梨酒、雪梨糕、雪梨干等農產品加工和新產品研發為重點的雪梨精深加工企業。

位於雲和縣採真裡街區的某雪梨產品加工廠每年要收購蘇坑雪梨上萬斤。該廠負責人介紹:“我們和省農業農村廳食品研究所、省中醫藥大學建立了研發合作關系,全面提升雲和雪梨公共品牌包裝,開發設計雪梨膏、雪梨糖等‘和先生’系列雪梨產品,陸續銷往深圳、上海、南京等地的大中型超市,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雪梨觸網“破圈”,名氣也越來越響。2023年,雲和雪梨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雲和雪梨”區域公用品牌取得“國字號”認証。青年黨員干部也專門組成了助播團,開展視頻直播達人訓練營及直播公益活動,帶著梨農線上直播帶貨,拓展雪梨電商銷售渠道。

小小雪梨,成了當地富民增收的“金果果”。2022年,雲和啟動了雪梨擴量提質行動,出台了雲和雪梨產業振興新十條政策,打造萬畝雪梨產業。目前,雲和縣共有梨園1.25萬畝,實現年產值1.2億元,從業梨農近1200余戶,人均增收1.2萬元。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