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海糧倉”話振興
安徽宿州:鄉村振興裝上“紅色引擎”

2022年,安徽省宿州市蕭縣白土鎮張村“葡堤原鄉”旅游觀光示范園,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00萬元,帶動400余戶農戶務工增收。
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帶動人均純收入增加近萬元的秘訣在哪裡?
張村“葡堤原鄉”旅游觀光示范園,“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標識非常醒目。人民網 王曉飛攝
駐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童星一語道破:“黨支部帶領社員群眾發展生產,紅色引擎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在這裡成為一種常態。”
近年來,宿州市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黨建工作與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重構集體和群眾之間的利益連接紐帶,激發村集體和農戶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
四級聯抓,多方發力強保障
道路不通,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2014年之前,張村還是個出了名的貧困村。曾經村裡的黨總支書記評價它“山窮水盡”!
張村“葡堤原鄉”旅游觀光示范園內,務工農民在大棚裡進行鬆土等作業。人民網 王曉飛攝
如今的張村,不僅水電路網全線貫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還有串串葡萄,讓這裡成了安徽省裡的葡萄示范基地,也讓昔日的貧困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庄大道。
改變來源於駐村工作隊的到來。
駐村伊始,“建強村黨組織”被迅速推動,后來的事實証明,這成為張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法寶。
“張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土地閑置、農田拋荒,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童星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剛提出辦合作社時,村民的質疑聲不斷。
合作社能不能辦起來,黨建引領是關鍵。為了打消村民顧慮,童星和同事們一起,開展“敲門式”走訪,挨家逐戶做通工作,黨員先帶頭,再動員致富帶頭人、能人加入合作社。
一個、兩個、三個……當村民們開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加入合作社后,張村“趁熱打鐵”成立公司運營,聘請脫貧戶和一般戶管理生產、享受分紅。同時,與安徽省農科院開展雙向合作,為院校提供育種研發平台,安徽省農科院及院校專家對園區開展線上線下種植指導,技術服務覆蓋葡萄等特色產業種植全過程。
無人機視角下的張村“葡堤原鄉”旅游觀光示范園。人民網 王曉飛攝
“現在我們要求村裡的每位黨員都要是種植能手,這樣才能起到帶頭作用,村民們才能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童星笑著說,園區接下來還將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科技種植、文旅研學、休閑度假產業,積極構建葡鄉田園產業示范、休閑旅游特色突出的農旅融合項目,推動“園區”變“景區”。
像童星這樣的黨員領頭雁,在宿州並非少數。近年來,宿州市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選派374支工作隊、1127名干部駐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村黨組織書記、主任“一肩挑”佔比98.11%,基層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
特別是在指導村黨組織在與農戶簽訂入社協議時,他們全面規避和解決群眾怕土地流轉后會“丟失”、怕以后找不到邊界、怕投資者“跑路”、怕想種地的時候收不回來等顧慮,引導57367戶群眾積極入社。
抱團發展,富民強村促振興
離白土鎮不到十幾公裡遠的蕭縣庄裡鎮,溪水裡同樣流淌著鄉村振興曲。
走進該鎮“智慧農業”產業園——聯建果蔬基地,路邊一排高標准連體大棚引人注目,大棚建設標准高,風機、水帘、排水溝應有盡有,並全部採取智能管理系統進行管理,抗風險能力強。
無人機視角下,庄裡鎮“智慧農業”產業園一隅。人民網 王曉飛攝
庄裡鎮黨委書記楊文亞介紹,聯建果蔬基地佔地約450畝,採取兩種經營模式,探索實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模式,靈活做好農業種植、休閑觀光、綠色發展的結合文章。
“這8座高標准大棚是在鎮黨委政府招商引資的基礎上,由立亭合作社、好七集團出資2000余萬元組建,主要種植黃瓜、番茄等蔬菜,採摘期可長達7個月,每棚年產量4萬到5萬斤,年收入可達7萬至8萬元,帶動當地農民就業20余人,季節性務工人員80余人。”話還沒說完,楊文亞又繼續介紹道,庄裡鎮黨委政府還爭取鄉村振興投資項目資金1705萬元,新建高標准蔬果大棚112座。
庄裡鎮“智慧農業”產業園果蔬大棚內,相關負責人介紹車厘子目前長勢狀況。人民網 王曉飛攝
目前大棚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項目創新經營機制,採用“鎮+村黨組織+農戶+社會化服務組織”模式,集中規模發展,創辦成蔬菜栽培推廣點和蔬菜種植業示范區,帶動周邊群眾200余人務工,每年給城陽、陶墟、欒庄、高庄四個村分紅102萬元。
以上,即是庄裡鎮將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合作社的抱團發展、群眾的能動作用等要素有效鏈接起來的新路徑,它實現了黨員起作用、支部有作為、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激活了富民強村的“一池春水”。
庄裡鎮“智慧農業”產業園內,務工人員正在進行黃瓜幼苗掐苗培育工作。人民網 王曉飛攝
在宿州,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觸角不止於此。
2022年,宿州市共有406個村開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流轉土地26.3萬畝,實現鄉鎮全覆蓋,村均增收26萬元,以此帶動產業鏈抱團發展、降低成本、打響品牌,實現效益最大化。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就是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能力、合作社抱團發展優勢、農民致富願望有機結合,激發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宿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安文表示,下一步,宿州市將全面推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模式提質擴面,做強特色產業,形成規模效應,努力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打造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張亮麗名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