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亞運故事㊿
施珍:非遺傳承人以青瓷“邂逅”亞運

排球運動員奮力起跳扣球,海浪在他們腳下起伏飛濺,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日前,在寧波慈溪上越陶藝研究所,剛出爐的青瓷作品——沙灘排球海紋罐,將體育賽事之美表現得動感十足,表達了盛迎亞運、擁抱亞運的熱情與豪邁,更是浙江有禮·幸福慈溪的生動實踐。
施珍與她的作品。人民網 陳陸洵攝
作品的創作者是浙江省非遺越窯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施珍。她表示,當得知寧波作為亞運會的分賽區將承辦沙灘排球和帆船帆板項目時,她非常激動,決定用青瓷作品積極對外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據悉,這個作品從開始的創作到成型花了將近半年的時間。
施珍正在創作。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沙灘排球海紋罐高24厘米、寬28.5厘米,整體以運動員賽場上的競技動作為主題,包括墊球、發球、扣球,每一個細節,都展現了運動場上拼搏向上的精神。
“創作初期,我就想讓作品呈現現代的味道,跟傳統意義的梅瓶、玉壺春等有所區別,所以決定用陶藝的手法。創作中,我用了一些異形的表達方法,做了一些人與自然交匯的感覺。”施珍表示,該作品把寧波的海洋文化跟亞運精神結合在一起,刻畫了沙灘排球競技的畫面,兩邊增加了海浪的花紋,展現了亞運健兒的拼搏精神。
沙灘排球海紋罐。人民網 陳陸洵攝
“杭州亞運會已進入倒計時,希望可以用這個作品,分享我市的城市魅力和歷史韻味,進一步營造‘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全民亞運’的濃厚氛圍。”施珍表示。(陳陸洵、艾宇韜、沈波)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㊺︱袁明坤:構筑“無死角”網絡安防 為亞運鑄起“數字盾牌”
我的亞運故事㊵︱婁雨風:巧用“數字化” 為亞運保障工作提質增效
我的亞運故事㉜︱陳佳瑩:從G20到亞運會 西湖女子巡邏隊逐光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㉔︱羅欣:從“運動員”到“教練” 為孩子種下“亞運種子”
我的亞運故事⑰︱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