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数据跑起来”再深化 医院互通检验报告

人民网杭州9月30日电 (方彭依梦)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是近年来人民群众呼声较高、十分期待的卫生健康改革项目,也是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的关键。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不仅能够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缩短检验检查等候时间,且能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升就医满意度。针对此项改革,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浙江省财政厅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将于10月14日起施行,在全省范围内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目前改革进展、成效如何?为基层群众带去了哪些便利?9月30日,浙江省全面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对改革有关情况作了发布。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今年初以来,在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牵引下,我省深化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从原来的数据共享到结果互认,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俞新乐表示,目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已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纳入“看病就医一件事”多跨场景应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规则,先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等4家省级医院及杭州市、嘉兴市开展了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会同省医疗保障局、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目前,4家试点的省级医院已完成所有医生工作站的系统改造,全面开展互认工作;杭州市富阳区实施2个月来累计完成数据共享调阅67万余人次、互认4.6万项次;杭州市、嘉兴市也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动落实。”俞新乐说。
此外,为破解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区域之间、医院之间不互认、难共享等问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着力加强政策协同保障,形成部门联动机制,解决“不愿认”的问题;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开发统一互认系统,解决“不能认”的问题;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制定统一互认标准,解决“不敢认”的问题,形成改革措施,不断推进医疗结构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在互认中保证同质化的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让患者安心、放心”的问题,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郦卫星做出解答。她表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浙江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的前提和底线。为确保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同质化管理,浙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保证互认的安全和质量:一是对于纳入互认的医疗机构和项目有一定要求,无论医疗机构大小,无论使用任何品牌的仪器、设备,只有通过室间质评、结果一致的医疗机构才能够进行互认;二是在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开展互认工作,医院等级评审是衡量一家医疗机构,更是衡量一家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三是对全省的医疗机构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控制工作,全省各级各类医院,上至省市三级医院,下至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均纳入各级质控中心的质量控制管理范围。
据了解,浙江省将于10月底前完成省级医院间互联互通互认工作,并以地级市为单位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联互通互认。12月底前,各市平台完成与省平台对接,最终实现省市县医疗机构间互联互通互认。
同时,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医保、财政等部门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及时发现各单位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沟通解决,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还将进一步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总结经验,为全省改革的同质化推进提供参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