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教培机构“跑路”维权难

浙江:“一件事”改革助力教培纠纷一揽子解决

艾宇韬
2022年02月16日14:45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双减”政策应运而生。

  同年8月31日,《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发布。该方案根据中央“双减”工作部署,提出今后将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然而,一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却未能及时对其培训内容和产品进行积极转型,从而面临相继关停营业的窘境。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案件屡见不鲜。

  “培训机构‘跑路’了,我的钱还拿得回来吗?”2021年末,宁波高新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

  经了解,这位家长此前花费1万多元为孩子购买150余课时的英语培训课程,可该培训机构却在不久后突然宣布停业。

  “教培机构群体纠纷往往涉及几百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必须尽快妥善处置。”有着丰富纠纷处置经验的谢国斌法官意识到,该案很有可能是一次群体性纠纷。

  向宁波高新区消保委和教育文体局了解情况后,谢国斌得知,该知名培训机构受疫情影响,加之“双减”政策出台,多家连锁校区相继宣告停业,几百位受牵连的消费者维权无门。

  为尽快帮助该门店消费者走出维权困境,办案团队联合教育局,通过集中公示、现场调查、线索搜集等方式,汇集到该门店400余名消费者信息。其中,近200名消费者要求解除与该培训机构签订的课程协议,并退还剩余所有培训费用,总金额超过100万元。

  因案件涉及同一被告、同一案由、同一法律事实,高新区法院结合“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将涉及的多起纠纷合并成一起案件立案审理。

  同时,为了同步推进诉源治理,在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权的基础上,办案团队率先联系部分有明确诉前调解意向的消费者进行“示范调解”,部分当事人在诉前阶段便与培训机构达成了调解协议。

  此后,从写起诉状,到网上立案、制定调解方案……办案团队为当事人提供全流程指导。近日,宁波高新区法院为这起涉案金额较大、维权人数众多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出具了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判决书,帮助消费者顺利走出了困境。

  谢国斌表示,该案件审理期间,恰逢国家发布“双减”政策、培训机构迎来转型关键期,许多纠纷当事人感到机构复课无望,担心剩余的课时金额不能追回,给承办法官打来了不少咨询电话,表达了不同的维权需求。办案团队最终选择将多起纠纷合并审理,助力案件顺利解决的同时,也为今后处置此类教培纠纷案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何从根源上减少教培纠纷的发生?教育培训机构又该如何正确实现转型?相关教育行业人士建议,培训机构应当摒弃过度逐利和关注考试成绩的错误方针,而是应该紧跟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

       在杭州市上城区,该区教育局开设的培训机构转登业务专窗,实现了培训机构变更经营范围业务的“线上跑零次”和“线下跑一次”,助力培训机构转型。同时,衢州市柯城区也已全面启动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登工作,新开设的“双减”转登业务专窗实现了教育、民政、市场监管三个部门集中业务联办。

       教育部在近期发布的2022年工作重点中也提出,将继续深入推进“双减”政策,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今后也将联合司法等多个部门,助力教育培训机构实现平稳过渡。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