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州李家巷镇:创新“文化礼堂+” 点亮农村幸福生活

2022年08月30日13:15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建设之路。文化礼堂已然成为农村文化的新地标、美丽乡村的新风景。文化礼堂与传统村落融为一体,形成了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村落环境。

李家巷镇以文化礼堂建设为主抓手,打通理论宣讲、文化服务与健身体育服务等资源平台,在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建立数个网格型文化服务点,有效推动了李家巷特色文化资源品牌化运作,文化礼堂使用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一幅精神共富乡村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文化礼堂+健身

每天傍晚,李家巷镇的老百姓们习惯到家附近的文化站转一转,或去排练厅和伙伴们练练排舞。“每天晚饭过后,是这里人气最旺的时候。场地大、活动多,是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刚结束排舞排练的刘金芳乐呵呵地说。

李家巷镇把文化设施建设摆在文化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新建与改造并举,全力推进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礼堂建设。新建的李家巷镇综合文化站,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音乐室、排练室、书画创作室等4个功能室。同时,当地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12个行政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实现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实践站建设,该镇打造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衔接配套的健身设施,特别是在文化礼堂、集镇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铺设专业塑胶步道。李家巷镇通过“三覆盖”将体育基础设施建到群众“家门口”,使老百姓出门就能健身,各百姓健身场馆实现了全年对外开放或固定时间免费开放,初步实现“十分钟运动圈”。志愿者还会定期对辖区内的健身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有效保证了健身设施的安全使用。

据悉,李家巷镇各村都开设有排练室、健身小广场和棋牌室,所有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成为了老百姓参观学习、健身锻炼、休闲娱乐、公益宣传、义务活动的综合性服务场所。截至目前,该镇建成省级体育公园1个、百姓健身房2个、篮球场15个、市级健身广场1处、健身步道6条。

文化礼堂+非遗

“锵咚锵……鸳鸯龙来啦!”近日,在李家巷镇,随着指挥一声令下,舞龙队队员穿着艳丽的龙装,手舞长龙在大街上穿梭前进,这般热闹的场景在当地并不少见。非遗传承人陈钦招说:“每逢年节,我们就挨村连户表演,颇受老百姓的欢迎,现已传到第五代了。”

为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传承与保护,李家巷镇紧抓鸳鸯龙非遗文化品牌建设,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对鸳鸯龙表演进行改造提升。李家巷中心小学更是成立了一只舞龙队,依据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的特点,特意邀请了不同民族的孩子加入舞龙队。此外,学校还与李家巷镇青草坞村结对,每月定期在该村文化礼堂以“大龙带小龙”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李家巷镇许家浜村,曾经十分兴旺的马灯舞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眼前。2020年,许家浜村文化礼堂重新组织起马灯舞表演,让这个沉寂了30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出江湖”。许家浜村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使表演更加受观众的喜欢。

文化礼堂+乡风

连日来,李家巷镇发挥“石城新声音”宣讲团力量,开展“艺心向党”文艺宣讲活动,不仅组织宣讲成员深入农家大院,更联合文艺志愿服务队把党建内容用排剧目、讲故事、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给百姓,让群众真正听得懂、感兴趣,为其送去精神“大餐”。截至目前,该镇已开展志愿服务宣讲26次,受众达3500人。

“红红火火的日子,有大红福字、吉祥对联才叫过年。”李家巷镇李家巷村村民茆鑫烨开心地说。今年正月初四,在李家巷村文化礼堂,石城书画社和李家巷中心小学的志愿者们现场挥毫泼墨,为村民送出了寓意喜庆、饱含美好祝福的对联和大红福字。

同时,李家巷镇组织广大文艺志愿者开展公益汇演,把非遗文化鸳鸯龙、小架狮子鼓、马灯舞等本土优秀文艺表演展现给群众,引发了激烈反响。

“文化礼堂是鲜活的,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互动中,文化和精神力量不断交融,我们文化文艺活品牌也因此进一步打响。”李家巷镇宣传委员黎静表示。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李家巷镇将依托文化礼堂,继续推出和完善各项文艺文化活动,开展各类丰富生动的文明实践活动,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责编:艾宇韬、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