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塘塘合作”教育幫扶結碩果

陳立平
2022年03月01日08:19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2021年4月,杭州明確新一輪對口支援結對方案,杭州市錢塘區與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實現結對。為從智力支援層面推動“塘塘合作”,2021年8月,錢塘區從該區中小學選派了一批老師赴理塘縣支教。短短半年多時間,“塘塘合作”的教育幫扶結下了碩果。

  除了支教,他還和當地一名孤兒結了對

  近日,記者撥通支教老師徐曉明的電話時,他正提著行李箱坐在蕭山機場的候機大廳裡,准備坐飛機前往甘孜。徐曉明是杭州市錢塘區聽濤小學的體育老師,目前正在理塘縣二中教物理。趁著等飛機的時間,他跟記者聊起了過去半年多時間特殊的支教經歷。

  由於本次選派沒有限定學科,不少心懷支教夢想的體育老師也有了報名機會——最終確定的八名支教老師中,體育老師佔了三個。這也與理塘縣地高天寒的自然環境不無關系——去這樣的地方工作,身體素質成了首要條件。

  盡管是個體育老師,但徐曉明讀書時數理化成績都很不錯。“最初我接到的任務是去教初中數學,為此我在杭州就精心准備了很長時間。沒想到到了理塘后發現學校數學老師暫時不缺,缺了一個八年級物理老師,於是我又轉行教物理了。”徐曉明笑著告訴記者。

  接到學校通知后,徐曉明足足花了兩天的時間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堂物理課做准備,並向一起來支教的另一位物理老師張函請教經驗。“八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上物理課。這不僅是我的第一堂物理課,也是學生的第一堂物理課。”徐曉明決定不講課本上的內容,首先重點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物理”“為什麼要學物理?”“物理有什麼用”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堂課很成功,也讓理塘的孩子們認識了這位來自千裡之外的杭州老師。不過,徐曉明也很快發現了難題。“理塘縣二中有兩千多名學生,幾乎都是藏族,漢語基礎比較差,一些較難的概念和專有名詞聽不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徐曉明每堂課都要花不少時間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上,並盡量採用動畫、圖示、現場實驗等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徐曉明還引導學生樹立目標意識,為不同基礎的學生分層次布置課后作業、設立學習目標。

  除了上課,徐曉明還與理塘縣城關小學的一名孤兒結了對。“有一次去城關小學開展教學研討活動,聽那裡的老師說起后認識的。平時會給他買些東西,跟他一起吃吃飯,輔導他寫寫作業。”徐曉明說。

  “塘塘合作”書寫美好教育篇章

  理塘縣縣城海拔高達4000多米,每年除了漫長的冬季,就是“大約在冬季”。來到理塘后,杭州的支教老師們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高原反應。“每天頭痛,晚上很難入睡,睡一會就會醒過來。”徐曉明告訴記者,盡管條件艱苦,但理塘孩子們的淳朴和尊師重道的氛圍卻讓他們頗為感動。每堂課結束,學生都會一齊向老師鞠躬並喊:“老師辛苦了,老師您慢走!”老師去家訪,家長會拿出平時舍不得吃的食物來招待。在醫院和一些公共場所,還有教師的專用通道。

  由於自然環境惡劣,難以留住人才,理塘縣的師資力量薄弱。像徐曉明這樣“體育老師教物理”並不是稀奇事,有些學科甚至找不出一個專任教師,隻能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

  為了充實師資力量,來自各地的支教教師成了重要的生力軍。在徐曉明任教的理塘縣二中,近六分之一的教師都是杭州、四川等地派來的支教老師。然而,由於海拔太高,出於健康因素考慮,支教老師往往無法長期留在理塘縣。除了徐曉明支教一年,其余七位杭州老師的支教時間都隻有一個學期,並已於2021年十二月返回杭州。

  盡管隻有短短幾個月時間,但杭州老師們仍然為當地留下了許多東西——來自新灣小學的王建煜老師,自己花錢買天文望遠鏡帶學生看星星,建立了理塘第一個天文社團﹔來自河庄中學的周忠平老師,聯系公益組織為理塘禾尼鄉和曲登鄉小學捐獻了上千隻新書包﹔來自學正中學的劉敬科老師,將FDE分層梯級作業設計的教學經驗帶到了理塘。此外,杭州老師們還積極發揮自身所長,通過講座、培訓等方式為當地的老師傳授教學經驗,盡力提高當地教學水平。

  如今,徐曉明再一次踏上了趕赴理塘縣的支教征程,而“塘塘合作”的教育幫扶故事也在繼續。挂職理塘縣委常委、副縣長的錢塘區援派干部葉小明告訴記者,振興先振智,幫扶先幫人,2022年錢塘區將在教育硬件設施方面繼續開展幫扶,加快推進理塘縣第三完全中學學生宿舍和食堂、教師周轉房等項目建設,同時結合兩地需求,繼續互派優秀專技人才和干部人才,深入推進校校合作、智力支援。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