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余杭仁和:以和為貴 “和合”品牌巧解群眾心頭事

沈維、胡倩、趙飛飛、毛建新
2022年09月28日15:05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余杭區信訪局推出“一鎮一品‘十二星秀’”系列內容,旨在深入展示區域信訪工作的特色與亮點,打響“做余杭百姓身邊的知心人”信訪現代化品牌。

自治智慧助信訪 群策群力和為貴

  “大家都是同村人,又是鄰居,有啥不能坐下來談的?遠親不如近鄰,和氣添福氣。”近日,杭州余杭區仁和街道“和合”調解室成功化解一起鄰裡土地建房糾紛,上演了一出現代版“三尺巷”的故事。

“和合”調解工作室調解現場。仁和街道供圖

  事情的起因是仁和街道東塘村村民丁某和謝某,因土地問題發生信訪事件。“和合”調解室接到調解申請后,從情、理、法等方面,對丁某和謝某進行多次上門引導。調解員話語真摯,當事雙方感觸頗深,最終達成和解。

  以和為貴,和合善治。為實現群眾訴求“最多跑一地”,解決問題“最多訪一次”,近年來,仁和街道聚焦信訪現代化工作創新,將“和為貴”理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成立並運營“和合”調解工作室,鼓勵引導群眾通過先行調解等方式,以調促和、定紛止爭。

  據了解,“和合”調解工作室由8名專(兼)職調解員組成,包括退休干部、退休企業負責人、退休教師、老黨員、退休法務工作人員等,負責各類基層信訪矛盾、疑難信訪積案的受理調處,將調解工作室打造成“做得好、信得過、叫得響”的信訪糾紛化解現代化工作品牌。自成立以來,共計受理街道各村社、良渚法庭各類矛盾糾紛案件、信訪案件960余起,成功調解案件700余起,為維護社區的安定穩定、創建和諧社會發揮突出作用。

調解工作現場。仁和街道供圖

  “群眾糾紛,多數是小事引發。但處理不當,容易變成上訪事件。”談起基層的信訪治理工作,仁和街道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傳承美德揚正氣、團結自治和為貴,這是仁和街道服務群眾的宗旨,也是治理信訪事件的妙方。“和合”調解工作室正是秉承這樣的宗旨,積極對轄區產生的各類信訪矛盾和信訪積案進行調處化解,真正促進各類信訪矛盾糾紛“處置在早、化解在小”。

  除了打響“和合”調解室品牌,仁和街道還秉持“多元參與”治理理念,廣泛開展基層民主協商,有效解決眾多村社、小區信訪糾紛難題,走出一條“一核多元”信訪現代化特色之路。在獐山社區,通過打造“社區—業委會—物業管理”一體化運作,理順溝通渠道,搭建鄰裡聯動平台,化解糾紛矛盾。在和庭社區,組建黨群管家體系,實現小區治理內循環。雲會村通過搭建鄉村“微腦”,利用“e家人”平台,做好基層治理。同時,雲會村挂牌成立杭州市首個村級民主協商議事中心,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垃圾分類等村民關心的重點問題,建立協商議事制度。洛陽村則充分發揮鄉賢的親緣、人緣、地緣優勢,推進村民自治規模化。

簽訂調解協議。仁和街道供圖

  “村民民主意識不斷增強,村民的民主權利得以保障,民主管理內容逐漸完善,管理方式不斷規范,民主監督力度不斷加強。”仁和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核多元”的基層自治信訪現代化特色之路,真正成為民意的“直通車”、群眾工作的“好抓手”、黨群關系的“連心橋”。

  值得一提的是,為下好“一核多元”信訪現代化治理“大棋局”,仁和街道充分整合街道“基層治理四平台”等各類資源和力量,組織協調轄區內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勞動監察中隊、退役軍人服務站等站所,在必要時參與信訪矛盾調解和積案化解工作,做到資源更加整合、機制更加創新、聯動更加順暢、群眾更加方便。同時,仁和街道充分利用在線矛盾多元化解平台等信息系統,開展信訪問題在線咨詢、受理等,拓寬群眾信訪投訴渠道,方便群眾在線提出訴求,提高辦理信訪件工作效率,提升群眾滿意度。

  余杭信訪“言小方”點評:一核多元、村社自治。仁和街道通過加強民風德治建設,以“老百姓的事情老百姓商量著辦”的基層自治體系,營造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把村社當做群眾信訪矛盾的“終點站”,讓信訪問題真正有效化解在基層,為信訪工作現代化夯實基層基礎,攜手群眾共同譜寫平安、和諧、共富新篇章。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浙”十年·德清丨四組“大與小”對比 看十年巨變
  人民網湖州9月27日電 (記者張麗瑋)今天上午,“浙”十年·德清縣委專題新聞發布會在德清正式召開。德清縣委書記敖煜新通過“小城市走向了大舞台”“小空間實現了大發展”“小改造扮靚了大花園”“小地方做出了大民生”這四組“大與小”對比,闡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德清砥礪奮進取得的諸多成就。 發布會現場。…
杭州拱墅:高水平打造“時尚之都”“數字新城”“運河明珠”
  “杭州這十年·拱墅”主題新聞發布會。拱墅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杭州9月27日電 (張帆)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由966億元躍升至1969億元,年均增長7.3%﹔共建成“陽光老人家”178家、老年食堂78家,建成“陽光小伢兒”站點43個,被授予“全國智慧養老示范基地”“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建成6個省級美麗河湖、60條市級美麗河道、180公裡沿河生態綠道,被評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今天上午,在“杭州這十年·拱墅”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拱墅區委書記李志龍介紹道,十年來,拱墅持續深化“八八戰略”,團結帶領全區人民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大踏步邁進“兩個先行”新征程。 十年來,拱墅堅持“發展為基”,持續推動產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著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966億元躍升至1969億元,年均增長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29億元增至180億元﹔服務業佔比提升至90%以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