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亞運故事(65)
劉祖瑋:非遺礬塑迎非凡亞運

“先要在鉛絲外面繞上所需顏色的絲線,然后折成想要的形狀,將各部分組裝好后,再拿到明礬結晶池去結晶……”近日,劉祖瑋向來參觀工坊的游客介紹起礬塑這項非遺手工技藝。
礬塑誕生於“世界礬都”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是礬山人利用當地出產的明礬、借鑒傳統彩扎工藝創造出來的一種手工技藝。雖然礬塑用材簡單,但實際操作具有較高的難度和技術要求,除了塑型講究心靈手巧之外,明礬結晶更是要依靠經驗掌控明礬溶液的溫度和明礬的結晶時間。
劉祖瑋(右)與女兒。人民網 葉賓得攝
劉祖瑋從小便跟著父親劉朝寶學習礬塑,是礬塑的第二代傳承人。從開始幫助父親繞紗線、制坯、搭型,到后來獨立完成基礎的花籃造型,再到制作龍、鬆鶴亭、九龍壁等大型作品,他數十年如一日,不斷精進礬塑這門技藝,並於2010年獲評溫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礬塑的代表性傳承人。
9月,杭州就要召開亞運會了。為此,劉祖瑋制作了一件以亞運為主題的礬塑作品。“這次亞運會在浙江舉辦,我作為浙江人,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迎接亞運。”劉祖瑋說,“我的哥哥、愛人還有女兒也是礬塑技藝的傳承人,我們坐在一起討論、構思出了這個作品。”
劉祖瑋以杭州亞運會為主題制作的礬塑作品。人民網 葉賓得攝
“說到杭州就會想到西湖和湖上的荷花,我就想到用荷葉作為整個作品的底座,托起運動造型的人物和盛開的荷花。而且荷花是廉潔的象征,也希望裁判、運動員們都能保持廉潔的作風。”劉祖瑋介紹,考慮到杭州亞運會的6種主題顏色,他制作了6個運動造型的抽象人物圖形,並在繞線時選擇了相近顏色的絲線。
整個作品還包含了劉祖瑋的另一個小巧思,“荷葉是圓形的,也是希望杭州亞運會能圓滿成功。”
正值暑假,不時有學生到劉祖瑋的工坊開展研學活動。接下來,劉祖瑋打算在研學課堂上以亞運為主題,教孩子們制作亞運比賽項目的人形圖案、杭州亞運會logo等,一起營造迎亞運的氛圍。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60)︱伍佳惠:從專業運動員到亞運會裁判 秉持初心不斷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59)︱曹向榮:助殘無礙 我的青春不止49.3℃
我的亞運故事(58)︱郭錦涌:用“詩情之筆”為杭州亞運會“上色”
我的亞運故事(55)︱高爾偉:保障亞運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網“體檢師”
我的亞運故事㊺︱袁明坤:構筑“無死角”網絡安防 為亞運鑄起“數字盾牌”
我的亞運故事㊵︱婁雨風:巧用“數字化” 為亞運保障工作提質增效
我的亞運故事㉜︱陳佳瑩:從G20到亞運會 西湖女子巡邏隊逐光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㉔︱羅欣:從“運動員”到“教練” 為孩子種下“亞運種子”
我的亞運故事⑰︱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