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金华市婺城区“乡创”打造共同富裕新引擎

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孙武斌、月映红
2021年08月16日08:55 | 来源:金华日报
小字号

  广袤的乡村,承载着都市人的乡愁。美丽乡村、非遗文化、山水意境、运动休闲等多维度传统元素,如何通过创新改造,丰富乡村经济新业态?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总战略,聚焦“花满婺城”这一重要抓手,金华市婺城区启动“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通过探索“政府、国投、村集体、村民、企业、乡贤、协会+X”的“7+X”模式,破解美丽乡村的经营课题,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村集体(村民)主体、企业参与、社会协同、共创共享、共同富裕的乡村发展新模式,为绘就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婺城新图景贡献力量。

  去年,婺城区实现村集体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2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其中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行政村98个,较2019年增长68.97%,省定相对薄弱村全部消除,非相对薄弱村全部达标。今年1—6月,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561万元,同比增长59.48%。

  从北山到南山麓,从白沙溪畔至婺江之滨,一幅“花满婺城”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旅融合新样板 南山旅游新格局

  连绵起伏的丘陵,绿意盎然的茶园,苍翠养眼的竹林,趣味十足的萌猪造型,格调雅致的庄园式主体建筑……走在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就像步入婺城版“迪士尼乐园”,让人流连忘返。

  8月1日,历时五年倾心打造的婺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开园,这个书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擘画了共同富裕新蓝图、描绘了全域旅游新画卷的牧场,将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沙溪三十六堰后又一座文旅新地标。牧场开园后,也将开启金华南山旅游片区新格局,成为婺城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新蓝图新画卷中的地标性项目。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占地1200亩,总投资3.5亿元,一期投资1.8亿元,以国家4A级景区标准设计建造。集金华两头乌智慧养殖观光、科普教育、研学团建、休闲游乐、美食体验、亲子趣玩、网红打卡于一体,依托婺文化、南山漫道、白沙溪三十六堰等元素,打造可参观旅游的5G智慧养殖牧场,是全球首家以世界级珍稀猪种金华两头乌为IP形象的复合型亲情互动乐园。“我们将推进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开发以两头乌为品牌IP的系列文创、食品及大健康产品,精心打造具有婺城辨识度的高品位农旅项目。”创始人沈建军说,牧场将积极吸纳白龙桥、琅琊、长山三乡镇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努力成为带动区域共同富裕的示范项目,预计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百万人次。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是婺城聚焦聚力‘十乡百村’乡创婺城行动,不断激发各创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农旅融合的新样板。”婺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梓军介绍,以增强造血功能为着力点,以做大做强产业项目为主攻点,除了加快农旅融合项目发展,婺城区还通过实施联建抱团项目、单建项目,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难题,推进乡村振兴各个环节融合,成为打造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婺城还通过建立乡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推动镇村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目前已有13个乡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抱团联建项目20余个,累计收益300多万元。

  盘活资源善经营 山水经济兴乡村

  在婺城区白龙桥镇西5公里处的溪面上原有一座木桥,名叫“新昌桥”。桥头古村以桥为名,叫作新昌桥村。这里流淌着潺潺而下的白沙溪水,千年不绝,白沙溪三十六堰中就有三处古堰出自这个古村。前不久,新昌桥村被列入金华市第五批非遗旅游景区村。

  去年,婺城区“南山漫道”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启动。项目由婺城区城投集团承建,范围涉及新昌桥村、卢家村、长山二村、石道畈村及望山新村,新昌桥村主入口成为重要打造节点,“南山漫道”文旅经济运营随之启动。由村集体与婺城区城投集团合资成立婺城区新昌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主导新昌桥文旅经济运营,接纳村民入股分红。

  理念一转,格局大变。新昌桥村党支部书记柯建康指着白沙溪说,村里正在规划以“白沙隐宿文化村”为主题的业态经济,前期主要文化主题及业态有白沙古堰、太医养生文化馆、婺州窑遗址馆、金华古酒文化馆、乡村民谣酒吧等,引入亲水项目,发展夜经济。

  “水文章”呼之欲出,“吃住游”已在新昌桥初现雏形。村里装修了6栋闲置农房,整理出60张床位方便游客过夜。溪边腾出空地以集装箱简住房发展“小吃经济”。这样的乡创模式直接给村民带来利好。半年前,村民陈爱娥在村里张罗起一家饺子店。“夏天来游泳、戏水,秋冬季来徒步、钓鱼,来村里玩的人越来越多,饺子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多碗。”陈爱娥说,村里发展旅游产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如果说,新昌桥村做足了“水文章”,那么,罗店镇新朝线美丽风景线的打造,则做足了“山水”的文章。

  罗店镇新朝线是条上山道,全长近12公里,经由山下曹、大岭、新朝、鹿田4个村,与罗电线会合,恰好形成金华山景区的旅游环线。如何依托景区资源,激活沉睡资源?去年,罗店用“云想尖峰、花享罗店”为主题破冰乡创。

  从文旅视角看沿线乡村,仅听招牌与口号,就足以令人心生向往:山下曹水库新名“芙蓉湖”,摇身一变成了特色水上乐园;有“江南布达拉宫”之称的大岭村,村望城,万家灯火,城望村,天上人间,闲置农房蝶变特色民宿;新朝的梯田花海,堪称春天里最美风景;鹿田水库也改头换面,现今的鹿女湖整体开发后,立马跻身“网红打卡地”。

  而在婺城区文旅体局局长周文虎看来,乡创行动的意义就是激发动能,找到新的增长极,首先是抓住特色资源做文章。他介绍,未来一段时间,全区将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全面构建旅游产业有效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农旅文旅商旅体旅乡村旅游多元协同,具有多元国际化的“重要窗口”辨识度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区A级景区村庄率达60%以上,游客达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亿元。

  以强带弱共富裕 土地流转稻花香

  婺城区罗店镇西吴联村位于金兰北线南侧,毗邻杭金衢高速公路及市区二环路,盘溪穿村而过。凭借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清新怡人的生态环境,西吴联村以打造“花满婺城”全域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发展“花海经济”为总抓手,发展生态旅游、花卉苗木产业,助力罗店板块构建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共同富裕。

  2012年,村里修建了现今占地面积170余亩的西吴联花卉展示展销中心,设有配套服务区、苗木栽培基地等七大功能区,可容纳70余户花卉种植专业户进驻经营,日出种苗两万株以上,年产值达5亿元,净利润超5000万元,是浙南地区单体量最大的花卉市场。

  一村富不是富,共同富才是富。西吴联村打造花卉销售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与其相邻的后溪河、建新两个行政村,却一直面临村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的困境。在区、镇两级统筹谋划下,西吴联村与后溪河村、建新村共同成为西吴花卉苗木展示展销有限公司的股东,各方以货币方式入股,投资建造综合物业大楼。通过“强村带弱村”共富模式联建项目,帮助后溪河村、建新村走上共富之路。

  “从去年3月开工建设,到今年建好运营转租,一年左右就产生经济收益。”西吴联村党支部书记吴根升介绍,联建的综合大楼紧邻花卉苗木展示展销中心,“一楼是古玩和餐饮,二楼有花卉文化展示,还有10间以租带售的单身公寓,三楼是婚宴场地。目前已完成商铺招租,预计年收益70万元。通过联建项目,不仅增加了西吴联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两个薄弱村增收致富。

  与西吴联村花香满庭院不同,眼下,走进蒋堂镇前源村粮食功能区,一派秋收稻谷香的丰收景象。

  前源村是蒋堂镇粮食功能区核心区。该村整村流转土地1460亩,与金华市农耕文化园合作,利用蒋堂镇富硒资源优势,打造集大米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等产业于一体的“硒游记”稻田农业综合体,开启城乡互动的都市农业新模式。

  “去年初,四村合并,集体收入总共才1万元出头。土地整村流转后,一方面保护了地力,稳住了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增加了集体收入,我们村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前源村党支部书记郑根洪说,借助“农业标准地”改革,实现整村流转,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村集体收入有了保障,同时,村庄走上农旅融合之路后,村民增收有了新途径。

  “农业标准地”改革不仅改变了前源村,也解决了“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在“农业标准地”改革的全面带动下,婺城区品牌创建、村集体经济消薄、创业创富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打造了44个乡创推介项目,到位资金3亿多元,全力打响“乡创婺城”品牌。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