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金属再生王国”蝶变之旅

你知道吗?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制作奖牌的金属均来自电子产品回收利用,这在奥运史上尚是首次。
与日本一洋之隔的台州路桥,以金属回收再利用闻名。
台州是中国金属再生之都,年回收利用铜铝钢等金属产量200万吨以上,营业额近600亿元,不仅支撑当地汽摩及配件、机电、家电等产业发展,也承载了路桥人“共同富裕”的梦想。
2021年,中国经济迎来疫情后的强势反弹,金属回收再利用产业也迎来复苏,忙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这个滨海小城。
产业旺不旺,电力是最客观的评价者。
1-7月,位于路桥的金属再生园区用电量达到1.1亿千瓦时,接近去年全年用电量。在今夏供电偏紧的形势下,这里用电能否得到保障?
时节已过立秋,但真正的凉爽还远远没有到来,位于路桥三山涂围垦区的台州金属再生园区内同样一派火热。
刚走到自动化破碎车间门口,一股灼人的热浪就扑面而来。车间内,工人们正汗如雨下地操纵着作业车将大堆拆解后的废金属送入熔炉。“噼啪”的爆破声响起,炉内火光四溅。跳动的火光涂抹在工人布满汗水的脸上,如同涂抹了一层红棕色的油脂。
浙江和合环境资源有限公司熔炼车间。卢炜南摄
虽然炉内“惊心动魄”,但现场却并未出现“烟尘滚滚”的景象。
在工人的指引下,视线沿着炉子上方一个巨型管道向上蔓延。如同油烟机一样,借助这个巨大的管道,熔炼产生的灰尘颗粒、废气通通被“吸”了进去。
“熔炼好的铝锭、铜棒会送往精加工车间,制成各种五金成品。”“现在是生产高峰期,每天订单应接不暇。”“与以前不一样,现在熔炼使用天然气,干净。”浙江和合环境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欣说。
熔炼产生的烟尘通过管道输送到后端经过除尘、脱硫脱硝、喷淋等工序,尾气达到环保要求后才能排放。这样一台风机满负荷运转下,每小时耗电2000度,年用电成本1000万元左右。
如此大的环保付出,让人震惊不已。在这之前,金属熔炼在人们印象中是与高污染、高排放划等号的。
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作业车间。但在十几年前,这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作为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矿产资源的地方,台州人饱受资源匮乏困扰。可天生敏锐的台州人不会让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从手中溜走。当发现废旧金属利用这座宝藏后,他们行动了。
随后,全世界的废旧电子产品源源不断送往这里,就地拆解、回收、利用。巅峰时期,小小的路桥光外来“拆解大军”就有十多万人。
固废金属拆解撑起了台州“制造之都”的称号,也带来很大争议,污染的加剧也引起本地人抵触。
“那时候的老拆解园区,燃油焚烧,浓烟滚滚,固废乱堆,污水横流,就连空气都是臭哄哄的。”虽然吃着这碗饭,在这上班的当地工人对于之前的污染乱象还是不吝吐槽,“为了赚钱把老祖宗留下的地儿都搞坏了,子孙后代谁还愿意待在这里?”
面对金属回收利用的巨额利润诱惑,台州金属再生企业转型之路走得异常艰难,但异常坚定。
2010年,台州金属再生园区在路桥建成,40多家拆解企业陆续搬到这里。金属再生园区对入驻企业全部采用“圈区管理”,实现“废料入园-各厂区分散加工-原料成品出园”的封闭循环运行,并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24小时监控,严控拆解污水、垃圾。
供电员工进企业检查用电设备。卢炜南摄
“谁还敢乱排乱放?都在眼皮底下干活呢。”在工人笑着提醒后,才注意到,各个车间遍布红外线高清摄像头,工程车进出装运、卸货后,地上的灰尘马上有人来打扫。
随着大量企业入驻,园区用电紧张问题开始凸显。1-7月,园区用电量达到1.1亿千瓦时,最高负荷达到6万千瓦。但老板们并不担心电不够用,这份底气来自今年6月刚投运的110千伏筑塘变。
2019年,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在110千伏富龙变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筑塘变,并在今夏用电高峰前投运,为园区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
金属园区电网建设。卢炜南摄
110千伏筑塘变建设投运,并不只是着眼于短期解决园区充足用能问题。让这个外界印象中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进而实现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是供电公司更深层次的考虑。
“产业要升级,企业要转型,用能肯定要改变。”国网台州市路桥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邱卫卫说,“得让企业敢用电、用得起电,而用得起电,就是要电费支出在企业承受范围内,我们想到了降量。”邱卫卫所说的降量,既有做加法,又有做减法。除了在厂子推广电能替代外,他们还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在邱卫卫的指引下,爬上了厂房屋顶。走出楼梯一瞬间,成片的蓝色碳晶板在夏日阳光下熠熠发光,刺得人睁不开眼。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浙江分布式屋顶光伏发展迅猛。园区大面积厂房屋顶为发展光伏提供了好场地。
对企业屋顶光伏进行日常巡检。曹笑笑摄
据邱卫卫介绍,目前园区已有分布式光伏项目15个,总装机容量为5.6万千瓦,这些光伏发电,通过110千伏筑塘变接入电网。当地供电公司还计划为园区配置储能装置。白天通过光伏发电供本地使用,夜晚利用谷电为储能设备充电,提升区域内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和助力削峰填谷。
在此基础上,2020年,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在园区试点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示范区。通过建立多层级负荷聚合互动响应机制,将闲散用户侧资源通过优化聚合“转身”变为“虚拟电厂”,参与大电网优化运行,提升电网整体弹性。并探索电、气、油多能供应模式,优化多元能源配比结构。
聊天间隙,几辆满载垃圾的大车轰隆隆从旁边驶过,工人表示,这些垃圾被送往园区旁的两座垃圾发电厂。今年,两座垃圾发电站并网运行,通过焚烧生活垃圾发电,不仅减少固废垃圾排放,还能为园区供电提供支撑。
在台州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通过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可以实时了解垃圾焚烧炉运行情况。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算了一笔“绿账”:垃圾焚烧发电替代燃煤发电,等于每吨垃圾变相减排二氧化碳量0.2-0.3吨。随着碳交易推广开来,还能获得额外收益,前景可期。
随着多种能源的接入,园区对单一能源依赖性进一步降低,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园区综合能效指数已降至0.31吨标准煤/万元,远期目标降低至0.24吨标准煤/万元。
“这些年,园区发展离不开电力支撑,没想到现在还给到我们实实在在的福利。”张欣笑着说。2020年以来,供电公司在用电高峰期间推出电力需求响应活动,园区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每次获得上万元补贴。
随着用能综合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下降,无论是园区管委会还是企业,都收获了产业升级的信心。如今,园区的金属“再生”已从过去粗放的拆解,延展到金属精加工、金属熔铸、高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封闭式的循环管理模式也让金属“再生”更环保。
站在园区屋顶上,可以看到了未来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模样,也看到了能源变革下中国乡村城市发生的变化,而随着这片屋顶更多光伏并网运行,这座新兴的产业园区用能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的动能将更充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