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把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
建成人民法庭52家,居浙江省首位
“多亏了莼湖法庭,我不用拖着一身伤病跑到宁波市区去提交申请。”日前,贵州籍务工人员小杨在渔船上作业发生意外,引发人身损害纠纷。宁波奉化法院莼湖法庭通过“共享法庭”,帮小杨完成跨域申请司法确认,省去了4个小时往返路程。
这是宁波法院大力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桥头堡”作用的一个缩影。
“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法治必须要先行。”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民法庭具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对于深化诉源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宁波法院大力推进人民法庭建设,根据辖区人口分布、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对全市人民法庭进行优化布局,把审判法庭搬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形成了以中心法庭为主、巡回法庭巡回审判点为辅的多层次司法服务网络。3年来,宁波市新设人民法庭15家,总数增至52家,数量居浙江省第一。
为切实发挥人民法庭作用,进一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宁波法院指导各基层法院聚焦辖区群众和企业需求,因地制宜,形成了宁波市余姚梁弄“红村法官工作室”、宁海深甽“山里人法庭”、象山石浦“渔港法庭”等特色法庭品牌,把司法服务精准延伸到基层最前沿。
为了最大限度给群众提供便利,人民法庭借助数字化手段,奋力推动“共享法庭”的设立和应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普法宣传,方便群众在线办理各项诉讼业务,让“共享法庭”成为司法服务的便民超市、开放互动的培训学校、没有围墙的在线法院。在今年的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宣传周,宁波市海曙法院走入宁波财经学院,以“共享法庭”“四明云法庭”为载体,为26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此外,人民法庭还通过成建制入驻、团队派驻以及“VR虚拟成像”等方式,入驻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推动构建村、镇、法庭递进式分层过滤的三级调解平台。不少人民法庭探索“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的闭环化解新模式,努力实现“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老百姓司法获得感最强”的目标。
据统计,2016年以来,宁波市人民法庭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6.3万件,约占同期民商事案件结案量的45%,办理执行案件5.02万件。2020年,宁波市人民法庭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率达到96.14%,真正实现了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近年来,宁波市有3家人民法庭获国家级荣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