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亚运故事(69)
王丽琴:非遗助力,为杭州亚运“点灯”

9点刚过,位于浙江海宁硖石街道的灯彩工作室已经热闹了起来。
王丽琴和学员们。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大家围坐在长桌旁,以铅丝为骨、绸布为面,手中的画笔和刺针在飞快“扫过”。在硖石灯彩非遗传承人王丽琴和学员们的手下,一件件以亚运为主题的硖石灯彩针刺画片和摆灯逐渐活灵活现了起来。
“硖石灯彩是海宁市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王丽琴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灯彩,光其主要工艺技法就有“针、拗、结、扎、刻、画、糊、裱”八步。
王丽琴和学员们的作品。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2022年起,王丽琴就带领团队开始了创作,依托硖石灯彩八大技法,制作了举火炬的莲莲、打排球的琮琮、打乒乓球的宸宸等一批小摆灯、小夜灯。
“作为一名浙江人,也是非遗传承人,希望可以凭自己的一份力为杭州亚运会营造一个更浓厚的环境!”谈及即将召开的杭州亚运会,王丽琴充满憧憬。
王丽琴和学员们的作品。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往期精选:
我的亚运故事(68)|周颖:全民健身氛围浓 在运动中迎接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66)|应海松 林飞飞:“帆船夫妻”携手助推象山成为“帆船之城”
我的亚运故事(60)|伍佳惠:从专业运动员到亚运会裁判 秉持初心不断前行
我的亚运故事(59)|曹向荣:助残无碍 我的青春不止49.3℃
我的亚运故事(58)|郭锦涌:用“诗情之笔”为杭州亚运会“上色”
我的亚运故事(55)|高尔伟:保障亚运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网“体检师”
我的亚运故事㊺|袁明坤:构筑“无死角”网络安防 为亚运铸起“数字盾牌”
我的亚运故事㊵|娄雨风:巧用“数字化” 为亚运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我的亚运故事㉜|陈佳莹:从G20到亚运会 西湖女子巡逻队逐光前行
我的亚运故事㉔|罗欣:从“运动员”到“教练” 为孩子种下“亚运种子”
我的亚运故事⑰|郑红梅:“数字化”+“机械化” “红旗班”高效保障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语小课堂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