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皓宇:我是一名“水電工”志願者

2020年02月14日17:17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分享到:
 

“第四天,又是10點多休息,上午兩個人在3米多高的橋架上放了200多米電纜,熱得一身汗…明天是最后一天了,似乎看到了希望,又覺得任務好艱巨。加油,就快好起來了。”2月14日凌晨0點02分,陳皓宇躺在睡袋裡,在朋友圈打卡。

陳皓宇,國網杭州市臨安區供電公司的一名基層電力職工。在得知余杭區將要建立首個企業返崗復工人員14天醫學隔離觀察點的時候,他沒有一絲猶豫,報名參加了志願活動,去當一名“水電工”。

“希望我們的用心,他們能感受到”

2月9日,收到了參加集中隔離點建設項目短信的陳皓宇匆匆趕回家中,還來不及跟孩子嬉鬧,便開始收拾行李。臨行前,妻子擔心他晚上會冷,特地讓他帶上了睡袋。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額外被塞進行李裡的睡袋在此后5天時間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來之前不是沒想過這次任務會比較苦,但真正到現場才發現工作量確實很大。”初到現場的陳皓宇被帶到一個幾百平米的大平層時,被驚呆了。這個空曠的空間,將在5天時間內,被改造成46個適合居住的單間,每個房間內都有熱水、有空調、有電源。而負責這一層改造任務的,包括陳皓宇在內,隻有11個人。

來到隔離點的第一天,陳皓宇和10位志願者將400根線管、100多米橋架、180多盞燈從裝卸點搬到三樓的“主戰場”,他們來來回回跑了30多趟。

醫學隔離觀察點征用了杭州鴻星電子有限公司的廠房,共計200個房間,可容納800人。由於是廠房改建而來,樓層高度比普通的住宅要高許多,人字梯的高度根本無法支撐電力線管的安裝需要,於是陳皓宇隻能使用腳手架。由於腳手架上下不便、移動不靈活,為了節約時間,他這一天都蹲在架子上,就連午餐盒飯都是在架子上解決的。

“不敢多喝水,隻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能把當天的任務都完成就好了。”即使工期很緊,陳皓宇還是一絲不苟地安裝線管,嚴把工程質量關,“希望我們的用心他們能感受到,在隔離期內不會因為電讓他們感到不便。”

“在這裡,沒有什麼是不會的!”

結束一天的工作,陳皓宇才拿著行李來到住所。空曠的房間裡,地上鋪著一床軍被,這就是他睡覺的地方。“我覺得我最英明的決定就是聽老婆的話,把睡袋帶過來了。”陳皓宇無比感謝老婆的細心,他把被子當作床墊,睡袋放在上面,然后再將沖鋒衣、羽絨服蓋在睡袋上。

安置好之后,已經是晚上11點了。他和妻子開啟了視頻通話,3個多月大的兒子早已經睡熟了。

第三天一早,陳皓宇這一組人員突然有了變動,5名志願者被抽調去了其他樓層幫忙,原本就人手緊張的小組,現在隻剩下6個人。300個插座和開關、180盞照明燈的安裝,這只是他們這一組6個人一天的工作量而已。看著一個個房間慢慢有了大致模樣,陳皓宇身體雖然很疲累,但心裡卻很有成就感。“我們在和時間賽跑,槍響之后,不能輸,必須贏,要不然遠道而來的建設者們無處可去。”

人員的減少,帶來的不僅是工作量的倍增,更讓人頭疼的是專業人員的缺失。原本隻負責電力管線、設備安裝的“電工”小陳,現在不得不學會使用切割機和電焊槍,學會用電鑽在牆體上開槽,敷設電力線路、埋自來水管、安裝電熱水器。

“覺得自己太帥了,在這裡沒有什麼不會的,都得干。我的活干不完,其他人就得等著,會影響整體進度,我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這麼重要過。”陳皓宇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開始安裝配電箱,連接線路。這一站,又是幾個小時。

截至目前,陳皓宇與工友們已經完成了1500米橋架的搭接,2100米線管及180盞照明燈、5台熱水器、300個電源插座和開關的安裝。

“兒子第一個新年,我在守護萬家燈火”

情人節這天,是陳皓宇志願服務的最后一天。等驗收通電之后,他就將告別連續作戰5個日日夜夜的地方,回家。

“今年春節是我兒子人生第一個春節,可惜我這個當爸爸的,除夕、元宵都不在他身邊。”想起兒子,陳皓宇不覺心頭一軟。

年三十晚上9點,值守的陳皓宇出門搶修,直到凌晨才回來。“遺憾總歸是有的,但作為一名電力人,堅守崗位,守護萬家燈火義不容辭,希望能給孩子當一個榜樣,希望他以后能做一個男子漢。”陳皓宇說。

今年2月2日,受疫情影響,臨安地區口罩、消毒物資緊缺。在看見醫院發布的物資求援信息后,陳皓宇四處打聽,尋找物資。當天晚上,他終於聯系上臨安本地一家84消毒液廠家。向廠家說明用意后,負責人被陳皓宇打動了,主動降價,將84消毒液以批發價賣給了陳皓宇。一桶25公斤裝的消毒液以1:50的比例兌水,就相當於2500斤,陳皓宇立即下單購置了13桶。其中10桶無名捐贈給臨安區人民醫院,另外三桶送到了玲瓏供電所。

新手奶爸堅守崗位的他,默默捐出3000多元消毒物資的他,一腔熱血參加防疫志願工作的他。陳皓宇,這位年輕的90后正用自己的青春書寫著新一代電力人的故事,用汗水和付出交出了最美的入黨申請書。(傅雲瀟、郭芳)

(責編:張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