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十探·之四】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張帆

2021年06月25日19:31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民網 張帆攝

變化始於2019年。浙江大學生態學博士張劍帶著團隊來到沈冠村探索稻魚共作模式,採用“以魚促稻、以田養魚”的生態化養殖系統,讓稻谷少施肥、不打藥也能健康生長。

同時,依托莪山“全國少數民族5G示范應用第一鄉”建設,沈冠村將5G覆蓋到田間地頭。“依托5G網絡,通過駕駛艙可實時查看田間情況,每天的水質、溫度都能一‘屏’掌握、實時收集,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精准投餌、環境管控、病虫害監測等一系列農事操作,高產又高效。”張劍認為,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5G的有力支撐。如果用有線光纜設置監控布點,施工難度極大,而有著高帶寬、低遲延、高穩定性的5G網絡則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讓傳感器數據傳輸和視頻監控傳輸暢通無阻。

如今,沈冠村42畝基地裡安裝了6個攝像頭,可以360度旋轉查看稻田情況。“傳感器就像是插入田間地頭的‘偵察兵’,實時收集傳輸各類數據,再通過建模將數據進行融合、計算,實現智能、精准的農事操作,做到高產又高效。”張劍說。

稻田數據一屏可知。人民網 張帆攝

坐在智慧農業駕駛艙裡,點點鼠標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監測到農田裡的一切數據。“影響稻谷和魚生長的重要數據,比如溫度、濕度、水質,全都在我們的實時監測下。”黃金源介紹,“還有控制病虫害的強度,就是說這塊稻田裡面有多少病虫害或其他的,它都可以顯示到這個屏幕裡面。”傳統的農業一直是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春播秋收,辛苦不說,產量和農產品的品質也得不到保証,而現在,靠屏幕上顯示的數字,黃金源就可以讓員工通過安裝在室外的裝置進行投喂魚食等相應操作。

自去年莪山畬族鄉啟動“全國少數民族5G示范應用第一鄉”建設暨數字鄉村試點以來,5G應用已深深融入當地經濟、民生、治理等各個領域,群眾向“網”的數字鄉村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美好。

如借力5G技術,雲直播、雲展示、雲連線、雲貿易等新型方式,百畝大櫻桃、千畝生態稻、萬畝高節竹等“莪山畬味”農產品都成了莪山的網紅產品,幫助莪山鄉民增收致富。

同時,5G技術也在保障著鄉民的基本生活。隨著年輕人流向城市,莪山留下了不少孤寡老人。通過行為數據提取,就可以為孤寡老人、慢性病群等特殊群體提供個性化生活與健康管理等智慧化服務。

在特殊群體智慧服務之外,“雲醫療”也為鄉民提供了豐富的醫療資源。醫生可使用便攜式醫療設備,上門對患者開展超聲等醫療檢查,實現5G遠程上行診斷、后台專家交互指導。目前已完成專家會診雲平台系統對接,鄉民就醫將實現浙一、浙二等省級醫院專家定期“雲會診”。

相關負責人表示,桐廬縣還將以莪山畬族鄉5G示范應用為范例,加快5G基站、“鄉村大腦”建設,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努力為全國少數民族聚居區5G示范應用建設和全國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更多經驗。

(責編:張帆、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