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醫療隊 不到24小時自建ICU 已收治14例危重症患者

金晶、王家鈴、李文芳、張衡

2020年02月16日11:31  來源:都市快報
 
原標題:浙大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醫療隊 不到24小時自建ICU 已收治14例危重症患者

“湖北加油!武漢加油!荊門加油!我們必勝!”2月14日,在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單獨組建的支援荊門呼吸危重治療團隊發出“最強音”。那天,是他們正式“開工”的日子,收治了首批4例危重症新冠肺炎病患。

自2月12日下午到達荊門以來,邵逸夫醫院援助荊門醫療隊隨即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救治工作,他們馬不停蹄進行院感考察,改造工作環境,確保每一個感染控制的環節安全﹔同時,制定院感防控工作流程,督促隊員嚴格執行﹔還對每一位進入病房的同事進行標准預防措施培訓,保証醫療隊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2月13日,他們火速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13樓建起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病房,旨在集中收治荊門當地重症或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用不到1天時間,從零開始建立了一個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ICU。

2月14日上午10時許,邵逸夫醫院支援湖北荊門醫療隊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迎來首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截至2月15日18時,該病房已按計劃收治14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不到24小時

建起一個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ICU

2月12日下午抵達荊門后,參加完荊門當地政府組織的簡短會議,在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劉利民的帶領下,邵逸夫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呂芳芳主任醫師和其他醫療隊成員馬不停蹄趕到此行支援醫院——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查看病房情況。

呂芳芳介紹,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是一個老院區,此前沒有設立ICU病房。而此次新冠肺炎患者,很多都是呼吸危重症患者,這些患者需要包括無創呼吸和有創呼吸(氣管插管)在內的呼吸支持治療。

“當時我們接到任務,到荊門來,就是為了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要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及時救治這些重症危重症患者。這就需要呼吸監護病房的支持。”

到了醫院13樓,擺在呂芳芳面前的是一個空蕩蕩的普通病房,一個病房裡有四張床,沒有其他儀器設備。

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一窮二白”的普通病房改造成能收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監護病房,呂芳芳心裡咯噔一下,現有的條件,很難達到正規監護室的要求。但既然來了,就要創造條件迎難而上。

首先是把4人間改成2人間,騰出來的空間可以放置呼吸治療設備,包括高流量吸氧、呼吸機、監護儀等等。所有的設備安裝,都是在普通病房的基礎上,按照對病人監護的要求,盡量符合正規監護室的規范來操作。

然后就是要強化院感防控流程。在三區(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兩通道(醫務人員通道、患者通道)的基礎上,呂芳芳又在緩沖區增加了三道關卡,即,緩沖區1、緩沖區2、緩沖區3,經過這三道關,最后再進入清潔區,確保安全。

此外,還要進行員工穿脫防護服的強化培訓。“因為這次我們的醫療隊成員中有不少是重症監護室的醫生護士,還有呼吸治療師,他們之前沒有穿脫防護服的經驗,要從頭開始學。”呂芳芳說。

最后,還要准備好所有的藥品、耗材等,對於如何去清潔區取藥等問題,都根據院感防控做了強調和要求。

不到24小時,一個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ICU,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拔地而起”。

病房“開張”后第一天

收治4個危重症患者

此次支援荊門,邵逸夫醫院單獨組建的35人呼吸危重治療團隊中,有16位護士,其中11位男護士,5位女護士。

昨天(2月15日),記者視頻連線了邵逸夫醫院在荊門一線的護士,請他們講講第一天收治病人的情況。

邵逸夫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梁寅,當天的工作時間是下午4點到晚上8點,和同事劉康搭班,一起負責病人的護理。那天,收治了首批4例危重症新冠肺炎病患。

當天傍晚,一個60多歲的危重症女病人轉到了重症監護室。“這個患者是荊門當地人,發病有一個多月了,一直在基層醫院治療,之后病情加重,前段時間轉到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我們ICU建成后,她被轉到了這裡。”

梁寅說,這個女病人來的時候呼吸情況很糟糕,呼吸機氧濃度用的是純氧,二氧化碳分壓指標高出正常人一倍以上,即便氣管插管,呼吸仍然困難。

“病人當時狀態非常差,臉色灰白,神志不清。我們給她用了肌鬆劑,讓她的肌肉處於鬆弛狀態,更好地配合呼吸機呼吸。”梁寅說,治療過程中,他們每隔一小時就要對患者進行抽血氣分析,通過血氣分析來隨時進行呼吸機參數的調整。到了晚上11點多,病人的二氧化碳分壓、呼吸狀況比進來時好了很多,病情暫時趨於穩定。

“戰斗”第一天,最讓梁寅覺得不適應的是,動作變慢了。“因為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行動很不方便,視覺聽覺觸覺都受到影響。特別是以前一分鐘能做完的事,要花上5分鐘甚至10分鐘。比如戴著口罩、戴著護目鏡、戴著三層手套,抽個血就要花上5分鐘甚至更長時間,因為很難摸到血管,視野也受到了限制。”

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

換取病人的康復

ICU建成當天,邵逸夫醫院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護士王昊囡和同事盧州搭班,當天他們的工作時間是中午12點到下午4點。王昊囡是此次護士團隊中5位女護士之一。

第一天進入病房工作,一切都是陌生的,除了護理病人,王昊囡和同事迅速熟悉環境,和當地醫護人員快速磨合協調。

當天下午3點,一個危重症病人從14樓轉到了ICU病房。這個病人氣管插管好幾天了,情況很不好,血氣裡的二氧化碳分壓很高,處於缺氧狀態蠻久了。

“病人來的時候呼吸機參數非常高,已經用上100%純氧,血壓收縮壓超過200mmHg。我們除了要評估他的呼吸功能,也要評估神志系統,怕長時間缺氧對病人的腦部有影響。”

接手這個病人后,王昊囡聯系值班醫生給他做了深靜脈置管,同時用鎮靜的藥物,讓他慢慢平穩,好好配合呼吸機來輔助呼吸。

這個病人的隔壁床是個60多歲的阿姨,症狀輕一些,戴著無創呼吸機。阿姨意識蠻清晰,如果有需求,她會打鈴來表達。

ICU病房是非常封閉的環境,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來護理病人,對體力考驗極大。“除了做好治療措施和護理工作,也要關心病人的需求。”

當這個阿姨指指嘴巴說口渴想喝水時,王昊囡第一時間發現,並通過輔助的傳聲系統要來了水,扶起病人慢慢喝。

“這個阿姨意識是清晰的,但戴著呼吸機不能說話,我和同事空下來就鼓勵她,要好好配合呼吸,好好休息,撐過這段時間就會好了,阿姨也特別聽話,努力配合我們。”

王昊囡特別開心的是,當天下班前,病房裡4個病人的情況都在漸漸趨向穩定。那個特別危重的病人,經過他們的治療和護理,血壓從200mmHg多降到了140mmHg,純氧濃度也降了些,病情暫時趨於穩定。

工作第一天,王昊囡最困惑的,不是體力上的難以支撐,而是還沒辦法完全掌握病人的既往信息。

“病人的病史、基本資料,我們還沒辦法完全掌握,不知道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系統毛病,這是護理中比較擔心的問題。我們也在不斷統計信息,完善病人入院后的情況。希望盡我們最多的努力,換取病人的康復。”

我們支援荊門就是來啃硬骨頭的

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率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13日24時,荊門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901例,其中確診病例746例,臨床診斷病例155例。全市累計治愈出院105例,累計死亡病例25例。目前仍在院治療771例,其中重症、危重症病例105例。

“據我們了解,目前荊門市有100多個重症危重症病例,我們支援荊門,就是來啃硬骨頭的!”浙江支援荊門醫療隊隊長、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劉利民表示,“我們醫療隊的首要任務,是把危重症患者集中到這裡統一救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希望借助邵逸夫醫院國內首家、獨具特色的呼吸治療科等專業優勢,幫助荊門市建立一支危重病人呼吸治療團隊。”

(責編:張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