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泉:這群“7090后”,年老心赤誠

2020年02月19日13:17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在浙江龍泉市萬千戰“疫”干群中,有這麼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有的剛過花甲,有的年近耄耋,卻義不容辭主動請纓,不舍晝夜精神矍鑠地和各戰線人員比肩作戰,一顆赤誠之心,化為黨旗下永不褪色的光。

戰“疫”路上的堅守和傳承

“美芬母子又一起來值班。”寶溪鄉干部在工作群中感動地為72歲的老黨員吳美芬點贊。

從除夕至今,吳美芬每天早8點到晚8點,12小時堅守在寶溪鄉溪頭村入口卡點,與兒子吳國強一起執勤忙碌的身影:查看出入証,引導人員進行信息登記和測量體溫,向返鄉人員解釋臨時封閉村庄並做好自主隔離的必要性……

村干部經常勸她早點回去休息,吳美芬都堅定地說:“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黨給我們創造的,作為一名老黨員,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就要挺身而出,決不能退縮。”

“奶奶常常教育我們要學會珍惜,懂得感恩。” 吳美芬的孫女兒吳琳菲也經常為執勤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說,“能和奶奶、爸爸一起守護家園平安,我特別高興。”

一樣堅守一線卡點的還有西街街道西新社區金地大廈64歲老黨員毛木鬆,連續8天在卡點值班,因村裡臨時有事外岀,便換兒子頂上﹔河平村92歲老黨員葉龍根堅持讓家人送他到執勤點,但考慮到其年齡以及防疫一線的特殊性,村干部勸說了很久,老人才同意減少執勤時間,每次到執勤點,必鼓舞青年黨員……

“土味”宣傳接地氣入腦入心

“新年好,上門拜年莫去了,肺炎疫情來勢凶,在家預防是最好……”這些傳遍龍泉千家萬戶的方言疫情防控歌曲,正是出自龍泉市西街街道一位有著46年黨齡,已經72歲的老黨員邱有鬆之手。

自大年三十開始,邱有鬆就一直堅守在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每天帶隊敲鑼打鼓、挨家挨戶的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方言版順口溜在悠長的小巷裡回蕩,字字入耳,句句入心,內容簡單通俗,宣傳很得人心。

“我隻不過是發揮自己特長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聽到稱贊,邱有鬆趕緊謙虛地擺擺手,然而從他手機上可以看到,微信運動步數沒有一天是低於2萬步。

不僅出力,邱有鬆還出錢。2月6日,他向社區定向捐款3000元,還經常到卡點送慰問品、送溫暖。同樣為戰“疫”捐款的還有鳳陽山管理處建國前老黨員夏朝樓,92歲高齡的他在愛人陪同下,堅持親自來到西新社區,捐上1000元現金。

農村是防御的薄弱環節,老年人多,信息渠道少,文字宣傳基本靠橫幅,然而去城裡制作橫幅又花費太多時間,怎麼辦?正在道太鄉大地村干部著急之時,老支部書記吳有捧著20多張自己用毛筆寫的大字標語上門了。

一時間,“少吃一頓飯、親情不會淡”“科學防控 群防群控 戰勝疫情”一張張紅色醒目的宣傳標語遍布房前屋后。這些天,吳有白天積極參加村裡卡點的值班輪守,晚上還經常入戶宣傳,送上手寫的宣傳標語。

主動請纓沖上抗“疫”第一線

“我這個年齡了,能在非常時期為村民服務一天是一天,隻要村民健康平安我就安心了。”自新冠肺炎阻擊戰打響,八都鎮楓錦村衛生室76歲的周先成始已經在村裡忙活了近一個月。

楓錦村943人,返鄉99人,居家隔離最多一天有16人,周先成每天要上門隨訪2次,登記、詢問、量體溫、叮囑注意要點……一套程序下來大約10分鐘,他每天要重復30多次。楓錦村是合並村,他要管3個自然村,等於一天要在直徑5公裡的地盤上跑兩圈。“求您歇一天吧!”面對兒子的請求,他回應:“我歇了,咱們村隔離的人怎麼辦?”

1月22日晚飯時分,正在居家隔離期間的武漢返鄉村民潘愛明致電周先成,“我好像有點發燒”。“別接觸家人,多喝水,好好休息,我馬上就到。”放下碗筷,周先成拿起工具箱就往潘愛明家中趕,2.5公裡的路,硬是20分鐘不到就跑到了。

38.2攝氏度!周先成沒多想,馬上電話通知村黨支部書記,一起火速護送潘愛明前往龍泉市人民醫院。當晚10點,確診了不是新冠肺炎,他才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

可是隨后幾天,潘愛明的妻子和孩子均開始發燒,周先成忙得連軸轉,“那幾天吃不好睡不好,心懸得難受,”萬幸的是,潘愛明一家都只是普通感冒,“我已經做好了隨時自我隔離的准備,這個年紀能為社會再做點貢獻,我一定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周先成說。

在龍泉,有無數像吳美芬、毛木鬆、葉龍根、邱有鬆、夏朝樓、吳有、周先成這樣的老黨員們,他們的不平凡,在於在歲月靜好時,默默奉獻愛與溫暖﹔他們的不平凡,在於疫情面前,化作英雄挺身而出。我們堅信,我們身披這黨旗下永不褪色之光,定能戰勝疫情,取得最終的勝利!(徐小駿、葉煒婷、游繼華)

(責編:王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