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中國服裝第一街開市復業

2020年03月04日15:19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3月1日一早,沉寂了近一個月的“中國服裝第一街”開市復業了.

還不到8時,四季青服裝市場、意法服飾城、新中洲女裝城等市場門口從業人員、客戶和貨物入口通道,以及出口通道排列分明。不少經營戶經過嚴格檢查后陸續進場,每個人的臉上流露出喜悅和期待。隨后,推車轱轆聲、汽車喇叭聲在街區的馬路上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中國服裝第一街位於杭州市江干區,內有專業市場25家、攤位1.5萬余個,從業人員5萬余人。作為國際性服裝制造和交易基地,街區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服裝產業的神經,也直接影響著上下游產業鏈上企業的復工復產。如今,隨著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中國服裝第一街全面啟動開市復業。

按照江干區紀委監委“1+3+8+10”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專項督查方案,採荷街道紀工委作為屬地紀檢監察組織,針對服裝市場來往人流大且復雜,空間相對封閉,聚集性感染風險較高的情況,主動下沉各個市場,加強監督檢查和跟蹤督改,確保疫情防控和市場復業兩手抓兩手硬。

市場復工方案、應急預案怎麼樣?復工申報表和承諾書都填報好了嗎?人員行動軌跡都排查到位了嗎?……這些准備工作是否到位都是市場能否順利平穩開業的關鍵。採荷街道紀工委書記駱志堅介紹:“街道為了推動街區22個市場復業,由各班子成員牽頭成立22個專班進行一對一服務,一個月前就開始謀劃做准備。我們立足自身職責,專門成立督查組督促專班對市場復工所要准備的復工方案、防控宣傳、人員管理、應急儲備、公眾場所管理等5大方面、15個內容進行精准指導。針對發現的58個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到位。”

市場附近的小餐飲店還沒開門,復業后的市場又需要上萬份午餐,這個矛盾如何解決?當街道督查組工作人員走訪了解到這個困難后,結合實際提出在餐飲企業與市場之間搭建用餐交互橋梁,並協調街道區域發展辦牽線搭橋。於是,在轄區企業金柚網的助力下,免服務費的戰“疫”食堂上線了。如今,街區市場通過該平台定向訂餐,餐飲企業直接送餐,並統一放在市場門口貨架上。

2月29日街區市場模擬開業那天,督查組發現在入口通道,市場人員實名登記環節較慢,一旦人流增大,可能會造成人員聚集。於是,立即把這個問題反饋給了街道專班,通過街道、派出所多方對接,當天下午就為各個市場聯系安裝了20多台身份証讀卡器,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

“入口檢查非常有秩序,通行速度也比較快。”街區市場正式復業第一天,駱志堅早早來到四季青面料市場,查看了市場入口通道后,囑咐物業經理張文武繼續做好人員排查工作,“市場的人員歷史去向排查記錄必須做到復工人員‘一人一檔’,逐個排查,確保安全復工。”

意法服飾城三樓的艾米緹攤位,營業員正用手機和平板在網上和客戶溝通。“昨天已經通知老客戶,跟他們約定不同的時間,請他們分批來拿貨。特殊時期,大家也都理解。”到上午10點,這家店已經發出了七八百件衣服。

復業后,經營戶有什麼困難?蘇杭市場一樓攤位經營戶譚姐正在收拾打包冬裝,把夏裝整理上架。“本來過完年這一個月的生意額應該會有十多萬,因為疫情,損失很大,好在市場開門了,現在要搶時間,把后面的夏裝生意做好。希望繼續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持……”駱志堅把收集到的意見建議一一作好記錄,他說回去后進一步梳理,反饋給街道復工專班,盡力為市場經營戶搞好服務。

“雖然杭州已經連續十來天零確診,但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鬆懈。”駱志堅說,接下來,街道紀工委將把監督檢查與幫助解決市場運營困難相結合,圍繞江干區“1+X”暖企惠企政策,進一步加大走訪力度,推動政策落實落細,努力實現“兩手硬、兩戰贏”。(方敏)

(責編:祝舒銘、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