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難 召必來 呼必應 戰必勝

嘉興:3.6萬紅船健康衛士戰“疫”記

2020年03月10日14:06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寫在前面的話:3月2日,浙江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二級,距離1月23日全省啟動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正好整40天。在一級響應的40天時間裡,嘉興到底經歷了什麼?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又彰顯了怎樣的精氣神?防疫和復工的背后,其實都是一道現代化城市治理的考題,嘉興怎樣交答卷?

I ¢DA I    _20200131185312.jpg

己亥末,庚子春,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節點。

隨著一個叫“新型冠狀肺炎”的潘多拉之盒被打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按下了“啟動鍵”。

越是風急浪驟,越需挺起城市精神脊梁。

“國有難,我們必須馬上進入‘戰時’狀態!”本該闔家團圓的除夕清晨,嘉興市傳染病疾病診治定點醫院——嘉興市第一醫院,一場特別的動員大會吹響了本次戰“疫”的集結號。

“敬佑生命,醫者天職﹔救死扶傷,責無旁貸!”

“向病毒宣戰!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戰!”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去哪裡!”

……

從臨床一線到后勤保障、從定點救治醫院到基層醫療機構、從疾控實驗室到高速、社區卡點,嘉興36000名紅船旁健康衛士面對疫情挺身而出。一句句發自肺腑、劃破長空的“守衛宣言”在他們日復一日的堅守中被付諸行動。“最美逆行者”從四面八方匯聚,以“國有難、召必來、呼必應、戰必勝”的決心扛起戰“疫”戰旗,這座城市的精神脊梁,已在疫情之中巍然屹立。

IMG_9301.JPG.JPG

援鄂“嘉軍”:不破樓蘭終不還

馳援,為魔鬼點燃滅頂之火,為急危病人送去生命之光,為冰冷之夜播撒下春天的希望。

徐少毅、蔡哲清、陶峰、范一平……先后五批共計104名來自嘉興的“白衣戰士”千裡奔襲,為“狼煙四起”的無助之城送去“阿拉燈神丁”。

自武漢封城以來,援鄂“嘉軍”的隊員們已在這裡連續奮戰了40多個日夜,近1000個小時的堅守。從聞令而動緊急出征到同心戮力共戰“疫”情,從主動請纓踴躍參戰到軍民團結共克時艱,在布滿霧氣的護目鏡下,在與死神膠著的“滾滾狼煙”中,他們一鼓作氣,與不同戰場上的戰友們一起運籌帷幄、步調一致、奮勇向前。無論多忙、多累,他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當人民需要的時候,他們始終堅守,這是使命更是責任。

WechatIMG3641.jpeg

電視裡、網絡上、雜志上,當人們都在贊嘆這些馳援湖北、武漢的醫護人員逆流而上、奔赴前線的英勇與無畏時,援鄂“嘉軍”卻始終將注意力放在救治病患身上。也正是這無數個或艱難或感動或溫情的“日常”瞬間,為援鄂“嘉軍”注入了無窮的戰斗力——

“我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艙后的前三天,因為宿便排不出,我的身體特別難受。幸好,有位護士每天為我做物理按摩,幫我進行心理疏導,這難題終於解決了。經多方打聽,她叫汪香遠,來自嘉興市中醫醫院。她用專業的技術和默默無聞的真摯大愛融化了我們滿腹的委屈,是這個時代的‘最美逆行者’!”近日,一封來自武漢市黃陂區方艙醫院患者的感謝信在網上熱傳,讓大家記住了汪遠香這個名字。杏林仁心,香遠益清。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夸贊,汪遠香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患者能健康,我比什麼都高興。”

I ¢DA I    _20200201131106.jpg

得知需要從黃陂區方艙醫院“轉戰”至武漢最大的方艙醫院——武漢江夏區日海放艙醫院時,嘉興市第二醫院內科副護士長、主管護師張學萍最放心不下的,是那個每日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干狀的小哥哥晚上會不會再吐,是那個擔心5歲孫子的“E5”阿姨心理狀態好一些沒﹔為了給一名體重170多斤的重症患者解大便,馳援武漢肺科醫院的嘉興市中醫醫院ICU護理主管護師董銀燕和同事使勁了全力給他放置便盆,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下,她們能清楚感覺到額頭的汗水順著頭發絲往下淌……

人稱“嘉興F4”的四位醫生合影,左二為范一平.jpg

托爾泰斯在《苦難的歷程》中如此描述人們從革命走向勝利的艱辛過程——“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我們就會純淨得不能再純淨了”。在此時,身處湖北一線的援鄂“嘉軍”又何嘗不是如此。104名援鄂“嘉軍”,在荊楚大地上,用無疆大愛寫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戰“疫”誓言。

“疫”線先鋒:立根原在破岩中

WechatIMG3143.jpeg

厚厚的防護服,包裹著一個清瘦高挑的身軀。病床旁邊,張齊上身微微前傾,屏住呼吸,認真辨別聽診器中傳來的聲音,任憑汗水在防護服內流淌。

張齊是嘉興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組長,也是嘉興市第一醫院專家組組長、大內科主任。

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的會診和指導,召開例會、匯總醫療信息,討論患者病情、調整治療方案,督導防控、對隔離病房醫生開展培訓……自1月15日醫院啟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她沒有下過“戰場”。

I ¢DA I    _202001311745032.jpg

面對每一例患者,無論是檢查、確診還是治療,張齊都要做到“細之又細”。“有一位患者,核酸檢測連續呈陰性,但肺部影像學改變符合‘新冠肺炎’特征,且有接觸史。針對這樣的患者,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排查,不能單靠核酸檢測結果就貿然讓他出院。這不僅是對他個人負責,更是對群眾負責。”在張齊看來,個人的辛勞不值一提,“打仗哪有喊累的功夫。”

與病魔的這場較量,“時間”是戰疫一線最重要的工具﹔“速度”是創造奇跡的重要法寶﹔“專業”是打倒病魔的最快利劍。嘉興市第一醫院的“白衣戰士”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從1月21日中午11時接到通知增設隔離病房通知到全員就位,再到接收第一位疑似患者,隻用了短短2個小時。短短一周內,他們完成了對8號樓、9號樓其他傳染病患者的安全轉移,並以每天新開1個隔離病區的“嘉速度”為隔離患者騰挪足夠空間。原本隻有一個的24小時發熱門診從被“火速”擴容到5個,發熱病人接診能力從日均50余人次擴容到了日均最高280余人次。

WechatIMG3492.jpeg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大疫當前,身披銀色鎧甲的“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我參與過非典、甲流、禽流感重症救治工作,是‘四朝元老’了,應對疫情,我有經驗。風險高的活,還是我來吧!”身為嘉興市第一醫院結核病區和感染門診護士長的54歲老黨員許金美,永遠都把年輕同事護在身后,即便自己累得腰酸背痛,但隻要病人需要,她總是隨叫隨到。

I ¢DA I    _20200130111420.jpg

老將沖鋒,后生可畏。李夢秋是平湖市中醫院的一名外科護士,原本准備在2月15日與丈夫舉辦婚禮。疫情來臨,她放棄了已精心准備了半年多的婚禮,投身戰“疫”一線。海寧市中心醫院,四位“臨時媽媽”24小時輪流照顧一對因父母確診新冠肺炎成為“留守兒童”的孩子……這樣的“疫”線先鋒不僅活躍在嘉興6家定點救治醫院和13家后備醫院裡,也同樣活躍在全市27個發熱門診、35個市級醫學隔離病區和502間市級醫學隔離觀察病房裡。他們中,有很多是90后。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他們用行動証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成為這座城市的脊梁,成為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I ¢DA I    _20200130125427.jpg

防護服、護目鏡不透氣,口罩磨紅了臉頰,汗水浸透了衣背,這群“疫”線先鋒在與病魔較量的火線上孕育出了希望的光芒——從2月6日嘉興首位確診患者治愈出院,到3月9日全市出院患者人數達到43例,嘉興市第一醫院收治的最后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治愈出院……“他們的眼睛是璀璨的星光,照亮了黑暗無邊的夜空。”一位病人這樣評價。

防控護衛:衣帶漸寬終不悔

WechatIMG1813.jpeg

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需要各方防控力量的共同助力。這場戰“疫”中,千千萬萬的嘉興疾控人、血站人、急救醫療隊、基層社區衛生工作者們凝聚成了嘉興史上最強的“防控護衛隊”。

IMG_9300.JPG.JPG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連續4、5個小時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洗手、戴口罩和帽子、穿防護服以及戴護目鏡、面罩、手套、鞋套……光是穿脫一次防護服,就需要花費近半個小時。這是嘉興市疾控中心微檢科副科長燕勇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常態”。

“隻要出現一例疑似病例,流調隊就需要迅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准確給出密切接觸者名單,由消殺隊對患者住所進行終末消毒,實驗室要負責兩次核酸檢測工作。隻有防的工作做到位,才能從源頭上控制住患者的增量。”中心傳防科科長富小飛說,疫情暴發以來,疾控的工作人員幾乎都回不了家,困了桌上趴一會,餓了啃一口面包,不少工作人員體重減得厲害。

 2  O  E  .jpg

疫情如軍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桌一椅、一針一管、一飯一湯、一寸一地、一門一關卡,各家醫院的后勤筑起了堅固的陣地堡壘﹔在與病毒“共舞”的日夜裡,各家醫院院感科的醫務工作者身兼教官和督軍,死守保護前方戰友的安全,“你們保護病人,我們保護你們”﹔各家醫院的醫技科室團隊堅實扛起“戰備連”的職責,在藥學、超聲、健康管理中心等地,傾力支援一線、助力復工復產……晨光微熙裡,是他們,讓被疫情籠罩的寒夜裡有了希望的溫暖。

1.jpg

他們,以人民之名,點亮了患者生命之燈﹔他們,以國家之名,唱響了護佑生命的大愛之歌。透過他們的身影,我們看到的是“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那個讓人感到明媚而溫暖、美麗而朝氣的春天就在前方。(潘程程、謝震宇)

(責編:張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