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江南、郭揚

2020年04月03日10:28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昨天煙雨蒙蒙,今天春日晴好。走進西溪濕地,各有各的味道。”

4月1日,看著周圍滿眼的嫩綠色,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管委會辦公室黨委書記、主任何蕾回想前一天與習近平總書記見面交談的情景。“總書記很喜歡濕地原生態的樣子,他對西溪濕地發展歷程很了解,也很有感情。”

(3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況。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總書記一行乘電瓶車入園后,沿綠堤、福堤,一路行進一路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況。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從2005年建成開園到現在,正好15年。我國濕地資源不少,但像西溪這樣,集農耕濕地、文化濕地、城市濕地為一體的並不多見。

“柿子樹、蘆葦蕩,總書記一下子說出西溪濕地這兩大特色。”何蕾說,總書記提起的柿子樹,西溪就有7000多棵,樹齡最長的600多年。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原有的柿子樹被精心保護,“一棵都不少”。還有2700多個桑基魚塘、柿基魚塘、竹基魚塘,“秋蘆飛雪”的蘆葦叢,都被原生態地保留下來,成為游客眼中野趣天成的風景。

“濕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游的資本,發展旅游不能犧牲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聽見總書記這麼說,何蕾想起了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2005年4月30日在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開園之際發來賀信,希望杭州市“進一步做好西溪濕地保護、管理、經營、研究工作,把西溪變得更美,把杭州扮得更靚”。

(西溪濕地內約68%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水體庫容量約500萬立方米,有“萬塘攬勝”之稱。人民日報記者 江南 攝)

“保護是第一位的,管理、經營、研究共同構成整體的文章。”何蕾格外有感觸:“不是不開發,也不能過度開發、過度經營,濕地就該保留濕地的樣子。這麼多年來,西溪濕地一直在尋找保護、利用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3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察看濕地保護利用情況。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好轉,這幾天,來西溪的游客也逐漸多了起來。一條搖櫓船開過河汊,正在乘船觀光的游客看到總書記,熱情地向總書記打招呼,一位女游客從船上探出頭:“要一起來坐船嗎?”總書記同大家揮手致意,指指身邊笑著說:“我很想去,就是人太多了。”

(約有150年歷史的小花籃編制工藝在西溪一帶十分普及。人民日報記者 江南 攝)

在深潭口附近,有一排攤位,分別展示西溪濕地文創產品和西湖龍井炒制、小花籃編織等非遺技藝。

“我正炒著茶,一抬頭,看見總書記走過來。他拿起一點茶葉聞了聞,評價說,兩個巴掌炒出來的茶,就是比機器炒的香。”樊生華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綠茶制作技藝(西湖龍井)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說,總書記輕鬆幽默的話語,是在鼓勵大家,要把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

負責駕駛電瓶車的蔣晨杰,是西溪濕地原住民,從開園起就在這裡工作。聽總書記講水環境保護,“水是濕地的靈魂”,蔣晨杰感受太深了。90年代,因為大量養豬污染環境,西溪濕地的水都變黑變臭了。經過幾年的治理,如今西溪已成為市民、游客共享的綠色空間。

(3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考察調研,了解杭州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3月31日在杭州的考察調研行程,第一站的西溪濕地,充盈著一片和諧綠意,綠在自然生態環境、生態文明觀念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建設理念。而接下來的一站,位於西湖區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則煥發著創新活力。

“戴口罩、上飯館,看電影、看球賽。”每日互動CEO方毅一一列數,總書記來到小鎮上,就從這些家常話題跟大家聊開了。“在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外的大廳裡,大家圍在總書記身邊。看到我們在室內都戴著口罩,總書記說,這是對的,現在防控還不能夠麻痺。”總書記還說起當天在西溪濕地的見聞,游客入園都要先預約,入園人數不超過游覽荷載量的30%,“這也是治理水平的表現”。

(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人民日報記者 江南 攝)

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體現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健康碼,正是基於杭州城市大腦平台。方毅和300多人的公司團隊,也參與了健康碼的開發,加入到這場“數智防疫”的硬仗裡。“該管起來就能夠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夠有序地放開,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方毅說,總書記這個“金句”,讓他琢磨回味了好久。

“特殊時期,總書記來到我們身邊,讓我們備受鼓舞、信心更足。”數夢工場董事長兼CEO吳敬傳,也是小鎮第一批“鎮民”之一。“有聰明的人腦,再開發出城市大腦,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吳敬傳說,總書記通俗易懂的話,正點到了關鍵上,大家聽了不約而同鼓起掌來。

(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資料圖片)

城市大腦是什麼?城市大腦怎麼工作?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向總書記所做的應用展示,包括“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這三大板塊。城市大腦的創新成果,已被用於提升交通、街區治理、文旅、衛健等系統治理能力。

“運營指揮中心現場的八個顯示屏,它們不僅是‘屏’,而是‘數字駕駛艙’。”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博士說,目前,已基本構建“中樞系統+部門(區縣市)系統和平台+數字駕駛艙+應用場景”的城市大腦核心架構,有155個數字駕駛艙、48個應用場景。像戰疫關鍵時期推出“親清在線”平台,就是典型的應用場景,依托城市大腦,提供從政府到企業、個人的“直通車式”在線政務服務。光是在線兌付惠企政策補貼,截至4月1日,就已為14.8萬余家企業兌現補貼7.76億多元。

(3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考察調研,了解杭州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城市大腦發揮作用、貢獻力量,杭州成為率先實施“就醫最多付一次”、率先創設“數字公園卡”的城市。杭州雲棲小鎮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王喆很自豪,城市大腦在小鎮這片“試驗田”上取得不少可喜突破。“總書記也鼓勵我們,希望杭州在建設城市大腦方面繼續探索創新,為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的經驗。”

“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讓城市會思考,讓生活更美好”,一走進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牆上醒目處就有這樣兩句話。“必由之路,前景廣闊”,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呂鋼鋒說,總書記的這兩個論斷,鼓舞大家沿著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路子,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責編:張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