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到過“精准”的騷擾電話嗎

背后的故事告訴你來龍去脈

王曉峰、楊熙瑾、鄭穎

2020年05月13日08:47  來源:寧波日報
 
原標題:你接到過“精准”的騷擾電話嗎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數據等於財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對普通群眾來說,每個人都面臨著“數據裸奔”的窘境,不斷接到的“精准”騷擾電話就是最好的証明。最近,某銀行泄露客戶個人信息一事更是“雄霸”熱搜頭條,引來無數吃瓜群眾熱議。

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緩,這也是“淨網2020”專項行動的重頭大戲。前天(5月11日)上午,寧波江北公安分局對外通報一起新破獲的特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76名犯罪嫌疑人均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的背后,有著“比你還了解你”的故事。

“手滑”引出個人信息泄露大案

去年8月,江北公安分局接到一名姓陳的業主代表報警,稱他所在小區200余戶業主信息被盜取用於電話營銷。更過分的是,這些信息中包括業主姓名、出生日期、聯系電話、房屋房號等內容。

這事能曝出來充滿了“黑色幽默”。某商家因為“手滑”,將一份要發給員工的文檔發到了一微信團購群裡。然后,這份含有“敏感”信息的文檔瞬間“炸”了群,有群員將這一情況告知被侵害的業主。

“這很明顯是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我們順著這份文檔一步步倒查,越查越驚心!”民警告訴記者,他們發現涉案嫌疑人多為家居市場、房屋中介等行業的銷售人員。為提高業績,他們非法獲取小區業主信息用於電話營銷,同時將所獲取的個人信息通過交換、出售等方式非法提供給他人。這波信息泄露涵蓋寧波上百個小區,10萬余條記錄。

挖出這條潛伏在本市家居市場、中介服務等行業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灰色產業鏈后,警方展開抓捕行動,70余人先后落網。接著,警方開始查找泄露的源頭,最終鎖定泄露、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嫌疑人邵某、曹某、黎某、王某等人,基本為房地產公司維保人員、小區物業人員、樓盤銷售人員等。

“他們利用工作職務之便,將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非法出售、提供給他人,最終導致信息被層層泄露,甚至被一些人用作可‘買賣’的資源。”民警說。

從“有法難依”到依法嚴打

“我去年上半年換房,未交付的這半年裡沒有接到過裝修類推銷電話。前段時間剛交付,一天時間四五個推銷電話找上門。我的信息應該是被泄露了,但也拿他們沒辦法。”在通報中,民警無奈地向記者吐起了“槽”,因為至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還是打擊難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上購物、移動支付、二維碼等新技術在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給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極大的考驗。個人“數據裸奔”,輕則“精准”推銷電話不斷,重則私人定制型騙局找上門。

早期因為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使得此類犯罪難以遏制。2016年,象山警方破獲該縣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標志著寧波市警方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進入新階段。那是一起涉案1000余萬元的紀念幣詐騙大案。通過對落網嫌疑人審訊,警方得知包含公民個人身份、儲蓄賬戶所在銀行等關鍵信息的數據來源可疑,不斷倒查,最終抓獲犯罪嫌疑人。

2017年6月1日,“兩高”《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台並實施,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法律責任界定日漸清晰: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征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500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項、第四項規定以外的公民個人信息5000條以上的,都會被認定為情節嚴重。還有,“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也是情節嚴重。

加快構建第三方追責體系

早在“淨網2018”專項行動中,慈溪市公安局就成功鏟除了一條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產業鏈條,抓獲犯罪嫌疑人56名,查獲個人敏感信息幾十萬條。也就是,大約每5名慈溪人中就有1人個人信息被泄露。調查發現,泄露源頭也是房產、物業、裝飾等行業。

“為什麼這類案件屢打不絕?因為商家有現實需求。比如某些競爭激烈的行業,同行業其他人在這麼干,你不‘精准’營銷就意味著被淘汰。”有民警告訴記者,從目前調查情況看,一方面泄露源頭基本上是個人,利用工作之便進行“兼職”,或直接用手機翻拍,很難監管。另一方面,現行法律對其單位追責仍不夠,無法產生威懾效力。

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刻不容緩。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因為有需要,很多人向眾多行業單位開放了個人信息。如果其中有害群之馬,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會成倍增加。因而,有律師建議,公安部門要繼續加大打擊及普法力度,讓更多人知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同時,要對當事人所在單位進行追責。隻有這樣,才能倒逼相關行業單位建立內控責任制度,減少泄露風險。比如誰查看、下載了數據,如果有相應的記錄及倒查追責制度,想鑽空子的人就得掂量了。

(責編:郭揚、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