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文化育人 助力鄉村振興

——杭州市富陽區新登中學發展新時代鄉村教育紀實

周喜軍

2020年05月28日09:08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踐行文化育人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大力提倡教育公平,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大勢所趨。鄉村振興就是教育的振興,大力提升鄉村特色教育品質,對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著重要意義。新登中學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努力打造新時代鄉村重點中學樣板,推行文化育人,力促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古城新登,鐘靈毓秀,歷史悠久,人才輩出。“一朵蓮花聳碧霄,二水襟帶萬山朝”的佳山秀水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滋養著酷愛文化藝術的人們。抗戰時期,一場著名的“新登戰役”,讓這座古城為國人所熟知。1941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中學成立,因為學校在孔廟的基礎上建成,故而被人們尊稱為“聖廟”“聖園”“古城學府”。

當前,教育發展中較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較大的不充分仍然是鄉村教育發展的不充分。國家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基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大勢所趨。

新登中學校長周喜軍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本著“為新中師生謀幸福,為鄉村中學謀發展”的初心,他帶領新登中學,依托新登“特色教育強鎮”建設契機,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各級黨和政府部門工作報告為指導方針,通過走特色化、信息化、集團化、多元化四大戰略途徑,致力於將新登中學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人文藝術名校和新時代鄉村重點中學的樣板。

作為一所歷史文化悠久的學校,新登中學一直堅持文化立校的發展思路,將學校文化視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靈魂和塑造個性、凝聚人心的內核。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進一步重視文化自信,提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樹人,文化育人成為了一種更高的育人方式。新登中學堅持以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紅色文化育人、藝術文化育人,以期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家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藝術課程

特色育人賦新篇

在校長周喜軍的帶領下,學校積極探索從分層教學向分類教學的轉型之路。學校從具體學情出發,實施分類分層“走班”教學,依據差異、劃分層次,將學生分成三大類:一類是智力和非智力素質均好,整體素質較高的學生,主要是套餐制語數外+政史地組合、語數外+理化生組合﹔二類是潛力較大的成績中等學生,主要是語數外+自由選課﹔第三類是藝體學生,主要選文科的政史地。“走班制”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選擇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性。

在多年的發展中,新登中學逐漸形成了聖園藝術特色課程,形成了包括音樂、美術、傳媒、傳統藝術的四大課程體系,每一課程體系都有完善的課程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以美術生專業課的3年規劃為例,第一年的課程內容包括素描靜物基礎、色彩靜物基礎、速寫基礎﹔第二年的課程包括素描石膏像、素描肖像基礎、色彩靜物風景、速寫﹔第三年的課程包括素描肖像寫生、默寫,色彩靜物寫生、默寫,色彩風景寫生、默寫以及速寫。培養內容全面科學,培養方式循序漸進,為藝術生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學校開展4條實施路徑:課堂教學、優秀師資、聖園講壇、綜合實踐,以推進藝術特色課程順利進行。成立了新登中學藝術教育中心,由教學副校長定點指導,組織規范、配備齊全。

學校的美術綜合樓裡,有專業美術畫室、欣賞課教室、名師工作室、教師書畫室、競賽活動室等,音樂綜合樓有專業音樂教室、名師工作室、電鋼大教室、形體房、琴房、傳媒專業教室。學校還制定了一系列藝術教育制度,爭取使所有藝術教育、教學、教科研及后勤服務工作做到條理清晰,有理有據。

學校邀請多名藝術名家大師來學校進行專題講座,浙江音樂學院杜竹鬆老師、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周朝輝老師、中國美術學院李勇老師都曾來校進行專題授課,並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

此外,學校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提升藝術素養。古村寫生,以美術生為主體,到中國古村落進行為期一周的藝術寫生學習活動,描藝術古風賞歷史美﹔大山村美化活動,讓藝術生走到鄉村,繪鄉村新貌識生活美﹔聖園之韻,綜合美術生的寫生作品、書畫社團的書畫作品,以及面向全體學生征稿的藝術作品進行書畫展覽,特邀校友和書畫名家進行講座點評,使學生在藝術欣賞中陶冶情操、升華修養,展藝術佳作悅才藝之美。

學校的藝術特色教育成果頗豐:學校多次代表新登、富陽、杭州參加桃花節、市中小學運動會開幕式、浙江省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等文藝演出,多次舉辦師生書畫展,多次承辦富陽區紅歌比賽等上級組織的活動。

每年都會有100多個音樂、美術、傳媒類藝術學生升入高等藝術本科院校,近年來先后有40多個藝術學生被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等一批知名院校錄取,並受到浙江電視台、《富陽日報》、富陽教育等多家媒體報道。

聖園德育

文化育人好范式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這對學校德育發展提供了核心的綱領。

新登中學的德育建設一直不遺余力。學校良好的德育基礎成為校德育范式研究不可多得的優勢,學校注重以人文情懷開展德育工作,形成了以“人文情懷、民主管理、和諧發展”為特點的“聖園德育”良好基礎。

新登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學校德育范式研究得天獨厚的資源,秉承新登遺風,吸納新登文化精華,在文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體育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辦學特色﹔而學校濃郁的藝術氛圍成為德育建設獨具魅力的基因,自上世紀80年代起,學校就有專業的幼師班、音美班和大量藝術社團,藝術教育生機勃勃,享譽富春。而今,學校已成為富陽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浙江傳媒學院藝術教學基地,形成了藝術教育品牌。

2012年起,學校在不斷探索中,建立了“聖園德育課程體系”。這一體系涵蓋了“指定選修”與“自主選修”兩方面課程。其中,“指定選修”包括國防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生涯規劃、心理健康五大部分﹔“自主選修”包括新中規范、文明禮儀、主題節日、社團實踐、紅色教育五大部分。整個德育課程體系內容完整、豐富多樣,充分體現了聖園德育“人文情懷、民主管理、和諧發展”的特點。

學校的聖園德育,不斷追求“德育序列化”“德育課程化”“德育活動化”“德育無聲化”。學校以“德育聽証會制度”為特色,充分挖掘學校文化資源,發揮其育人功能,進而形成學校發展的核心價值觀,以及具有特色的自主德育的管理品牌。

學校設計了以“聖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以“聖地”弘揚紅色文化兩條路徑,探尋“碑林夢”“孔廟禮”“烈士奠”“雨亭頌”“塔山祭”五大育人載體,並圍繞五大載體開發了“碑林課程”“羅隱學社”“故裡尋夢”“一式三牆”“聖園四壇”等十二大育德項目……通過項目實踐活動,旨在達成“形成新時代普通高中特色育人新范式”,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新中學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校友反哺

同為聖園譜華章

新登中學辦學歷史悠久,從新中畢業的學子已遍布社會各行各業,其中不乏優秀的各行業的精英、組織和策劃各行業的優秀人物。新登中學一向無比珍視校友資源,他們既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更是母校的無形財產和辦學資源,具有示范教育、促進鼓舞和溝通渠道等作用。

在周喜軍校長的倡導下,結合新登中學第23任校長鄔小鵬提出的建議,2017年1月30日,新登中學首屆“校友節”順利舉行。此后,新登中學聖園教育基金會在各地紛紛成立分會,1958屆校友會成立,廣州、杭州等地還召開了校友座談會。

新登中學依托“校友情”,打造“校友雲”,形成“校友力”,共同建設平等互惠的“聖園校友命運共同體”,為校友、母校與家鄉的發展助力。校友命運共同體的成立,縱橫交織,構成網絡,增強了校友的歸屬感。通過多種形式的校友活動,例如“尋訪最美校友”、組織校友企業在學校舉行專場招聘會、開展深度助學項目、開展“校友講壇”,邀請在社會各界各有建樹的校友回校分享曾經的成才之路、對母校的感恩、回饋社會報效祖國的實例,讓更多受益的新中學子將來回報社會。

近年來,新登中學的成績為人矚目:2019年,學校獲評“中國徐特立特色教育示范學校”“杭州市2019年度市級足球特色學校”,校長周喜軍獲評“浙江省教科研先進個人”。2019年12月,中陶會求真教育實驗分會年會在新登中學召開,同時成立“全國行知校長共同體”,周喜軍校長當選為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新登中學走出了“打造新時代鄉村特色名校”的發展之路。

“追求優質均衡的教育現代化,需要鄉村教育的現代化,而鄉村教育的現代化需要鄉村教育的特色化。”隨著杭州國際化大發展和富陽區“省一流綜合教育強區”建設深化,新登中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將繼續探索教育的轉型發展,團結務實、知行合一,爭創全國一流特色學校,打造全國鄉村中學樣板,努力實現教育強國夢。

(責編:王麗瑋、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