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產業協同,推動數字治理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看“浙”裡

王麗瑋

2020年06月05日08:11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我們通過產業承接,吸引上海優質的物流裝備項目,在園區形成一條全產業鏈。”湖州吳興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說。目前,園區已落戶的滬資項目多達10多個,計劃總投資超百億元。

一年多來,浙江加快全省域全方位接軌融入長三角的腳步,暢通資本、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交匯融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取得一系列成果。

產業接駁,民企加快轉型升級

“縣裡專門摸排了鋼琴、服裝、日化、食品等門類的規上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深度融入上海‘老字號’振興計劃,開展一對一精准合作。”浙江德清縣經濟合作交流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產業是融入發展的落腳點之一。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在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浙江積極利用一體化機遇,加快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去年5月,德清縣全面啟動對接上海“老字號”行動,推動民企借助技術、制造、銷售等方面的優勢,主動與上海“老字號”牽手。截至目前全縣已有27家企業與上海“老字號”品牌企業開展合作,另外68家企業正開展合作洽談。

“我們研發團隊20%的人員來自長三角地區。”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湖州智能制造基地總經理杜方平表示。作為一家從事運載火箭系統設計和制造的民營企業,企業積極引進長三角高層次人才,加快創新發展。目前,該企業已完成火箭發動機定型試驗,三季度火箭便可實現小規模量產。

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湖州智能制造基地的火箭模型。竇瀚洋攝

嘉善縣位於蘇浙滬交界,全縣90%的工業貢獻都來自民營經濟。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中,嘉善縣積極承接溢出效應,截至去年底,嘉善產業新城已累計簽約企業250家,累計營收超350億元,引入碩士及以上人才約220人,院士等頂尖人才52人,其中多數來自長三角。

長興縣位於滬蘇浙皖合作大通道和寧杭生態經濟帶“十字”交匯點,近年來當地積極優化營商環境,首創全國第一張跨區域流通的科技券等,吸引大好高項目落戶。投資326億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車落戶長興,高端裝備制造等國家重點發展的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產業初見雛形。

數字治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長三角“一網通辦”辦理異地業務有多方便?走進嘉善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便能找到答案。進大廳,不同於傳統的辦事窗口,原本封閉式的櫃台被打破,在開放式空間中,辦事員與群眾由“面對面”變成了“肩並肩”。

嘉善縣市民服務中心副主任費捷告訴記者,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嘉善縣與上海青浦區、蘇州吳江區率先建立長三角一體化政務服務聯動機制,整合三地資源,“嘉善還於去年成功頒發了首張通過長三角‘一網通辦’系統進行異地收件的營業執照。”費捷說,未來長三角示范區政務服務一體化將繼續加速,推進跨區域資源共享互認。

嘉善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竇瀚洋攝

浙江數字政府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浙江充分發揮數字治理優勢,推進長三角政府數字服務實現一體化發展。

5月22日,杭州互聯網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螞蟻區塊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簽署了《長三角司法鏈合作意向書》,宣布以杭州互聯網法院司法區塊鏈平台為依托構建長三角司法鏈,打造“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証”的司法級別信任機制,共促長三角區域司法一體化發展。

“無論是在方便群眾訴訟、服務法官辦案,還是提升審判質效、促進司法公開,長三角‘司法鏈’的建立都具有重要作用。”阿裡巴巴集團戰略合作部總監石祥波說。

在南潯,享受到改革紅利的當地人越來越多。去年5月,湖州市醫保結算系統成功接入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平台后,該區參保人員可在上海300多家醫療機構門診直接結算,南潯區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也已實現與上海異地就醫門診費用雙向直接結算。

隻需打開自己所在城市的地鐵APP,在其余6城也能掃碼乘車,不再需要在手機裡裝一堆城市地鐵APP“全家桶”,這項舉措讓工作在杭州的上海人胡先生十分滿意。據悉,這項由支付寶首創的“異地掃碼”技術目前已成功應用於“長三角主要城市掃碼互聯互通”項目中,使得長三角的地鐵“通票”不斷增添著新成員。

綠色發展,區域共享生態紅利

“以前治水靠自覺,現在大家都能主動出手。”嘉善縣西塘鎮鐘葫村書記王建強表示。去年10月30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協同治水正式啟動,滬蘇浙推出聯合河長制度。聯合河長們的巡河范圍就不再隻局限於自己轄區,大家還時不時交叉巡河,發現問題就拍照留言,互通有無。一體化示范區,讓分屬不同省市的這些村庄成為了一個區域,過去邊界上“愁人”的環境治理等難題也隨之有了解法。

浙江是“兩山”理念發源地,秉持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浙江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如今,通過長三角一體化,浙江與周邊省份共享發展紅利。

湖州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位於蘇、皖、浙三省交界處,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環境整治,水更清、地更綠、路更暢、景更美。現今村裡1300多戶人家竟開了585家農家樂和民宿,村裡通用著第二種“鄉音”——上海話。借助區位交通優勢和優美的生態自然環境,這座山旮旯裡的村子吸引眾多上海游客休閑度假。2019年,“上海村”顧渚共吸引游客400多萬人次。

顧渚村農家樂風景這邊獨好。譚雲俸攝

“別看現在太湖水域碧波蕩漾,十多年前這裡還被稱為‘紅河’,湖水被岸邊造紙廠等企業排放的污水染成紅色,發出陣陣惡臭。”在湖州南太湖新區黨群服務中心,70歲的義務講解員李東民感嘆道。李東民說,為了“讓太湖不再傾斜”,湖州追趕腳步的發展歷程中曾錯誤地走過犧牲環境的道路,“如今重獲綠水青山,湖州人民更清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

5月21日,一場聚焦長三角生態產業的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在上海拉開帷幕,固廢處理、水污染控制等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悉數亮相。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的美欣達集團來自浙江湖州,提及生態產業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公司總經理沈燕深有感觸,“長三角一體化意味著科研、資本、人才以及政策的優勢統一,隨著各地政府越發重視環保,希望未來借長三角發展勢頭,也可為公司發展找到更好動力。”

按照《浙江省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接下來浙江將聚焦高起點發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務,建立長三角統一的開放大市場,力爭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

(責編:王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