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面子” 做實“裡子”

金華婺城65個老舊小區美麗“蝶變”

孫武斌、周垚

2020年06月11日13:56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婺城65個老舊小區美麗“蝶變”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近年來,婺城區大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把老舊小區改造提質作為重點民生實事來辦,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去年以來,婺城區圍繞道路、管網、綠化、健身器材、停車設施、電子監控等十個方面,對6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質,著力為居民營造管理規范有序、居住安全舒適、衛生干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連日來,記者走進部分正在改造的老舊小區,看一看這些老舊小區的美麗“蝶變”,聽一聽居民的生活新感受。

城東街道桃園小區

居民共治共建讓改造更合理

“管道下方沒有泥土鋪墊,承重可能會有問題。”

“收到,我們馬上到現場查勘。”

昨日(6月10日)下午,“老桃園小區改造群”裡有居民代表對現場施工提出質疑。婺城區五改辦、城東街道桃園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小區改造施工方、監理方負責人組成的管理小組成員馬上趕往現場。

經過現場查勘,管理小組成員發現施工確實存在不當之處,馬上督促施工人員當場整改到位。

“改什麼,怎麼改,改多久,居民提的建議都能有反饋,各方溝通順暢,這樣老舊小區改造才能更加合理,更得民心。”城東街道桃園社區相關工作人員說。

桃園小區是城東街道桃園社區的老舊小區,共有居民204戶,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因設施老舊,小區存在停車難、環境亂等問題,居民反映投訴較多。今年4月,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婺城區馬上對該小區進行改造續建。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小區的每一個居民、每一戶家庭,是一項復雜工程,推進過程中需要溝通解決的問題不少,“老桃園小區改造群”應運而生。五改辦、街道、社區、項目施工方、監理方、小區居民代表都在群裡。平時居民對施工有什麼疑惑,都能在群裡得到相關方面的及時回應。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有了居民的理解支持,小區改造工作更加合理,進展較為順利。

昨日,記者在桃園小區看到,化糞池改造已經完成,挖機正在回填泥土,一部分路面已澆上了混凝土。該小區雨污分流后,將拓寬路面、增加停車位、提升綠化檔次、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進一步改善小區設施。

“以前化糞池三天兩頭就滿出來,有時水表也被污水浸泡。經過改造,我們喝水更放心了。”小區居民何軍在施工現場說。

城北街道曙光花園

建設“海綿小區” 積水不見了

很多老舊小區由於沒有雨污分流,一到下雨天往往到處積水,給居民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婺城區五改辦根據“滲、滯、蓄、淨、用、排”六字原則,對部分老舊小區施行“海綿手術”,以此治理小區積水。

城北街道祝豐亭社區曙光花園是施行“海綿手術”的小區之一。去年5月,婺城區五改辦在保留小區場地原功能布局的基礎上,利用雨水回用系統、雨水收集罐、植草溝三種設施,對管網排水系統進行改造。經過改造,小區排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雨水外排量減少的同時也美化了環境。

如今走在小區裡,可以看到路面上鋪設了透水瀝青、透水磚,綠化帶裡建了滲透渠、溢流井,這些溢流井能進行雨水收集利用,確保雨水處理系統化,實現良性水循環。

“我現在每天都會帶孫女來樓下玩,既鍛煉身體,又能和鄰居們嘮嘮家常。換做以前的泥巴路,下過雨以后這裡便坑坑窪窪,出行不方便,別說過來玩了。”昨日下午,婺城區城北街道祝豐亭社區曙光花園小區居民李岳雲,帶著孫女正在小區中心花園玩耍,說起小區改造后的變化,他十分感慨。

小區志願者吳暉和程兵談起小區前后的變化時說,近幾年小區變化很大,坑窪不平的路變得平整寬敞了,垃圾投放點整潔有序,綠化帶疏密有致,環境越來越好了。

城中街道市機關宿舍

停車位增加一倍 停車變有序

“小區裡道路寬敞整潔,停車規范有序,走在這樣的小區裡,心情舒暢。”昨日,八旬老人毛栢生正在市機關宿舍大院內漫步。

位於婺城區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的市機關宿舍大院房屋老舊,基礎設施落后,再加上高低落差大,是有名的老舊小區。毛栢生的房子,就在其中一棟宿舍的一樓。

“以前門口兩邊綠化過道很窄,車子開不進來,搬東西到車上要走不少路,很不方便。現在經過改造,這裡路變寬了,綠化變美了,車子也開得進了,家裡能晒進陽光了。”毛栢生說。

讓毛栢生感觸最深的是小區停車秩序的改善。“以前小區路窄車多,不僅停車難,而且因為車位少,車子亂停,時不時就會出現車輛刮擦糾紛,我的孩子都怕把車停在小區裡。現在路寬了,車位多了,大家停車很有秩序,小區通暢安全多了。”

去年,市機關宿舍大院改造順利完成,小區有了脫胎換骨的改變:原先破損狹窄的道路“白改黑”后變得寬敞整潔,雜亂無章的綠化變得更加美觀,小區停車位經過重新規劃,從30多個增加到80多個。小區還增加了公共晾衣區和塑膠運動區,方便居民平日晾晒衣物和運動。

這幾日,市機關宿舍大院還在對小區內的公共廁所進行提升改造,同時增加垃圾分類投放點,進一步改善小區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記者手記

硬件要提升 軟件要跟進

近年來,婺城區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進一步提升基礎配套設施功能和完善公共服務,很多小區舊貌換新顏,讓很多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發展成果。記者在走訪中,切實感受到小區改造給百姓帶來的獲得感。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事關民生福祉,也是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怎樣才能讓這一惠民實事辦實,好事辦好?除了各級黨委、政府用心謀劃落實,也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體系,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

老舊小區改造不能止步於“表面工程”,在提升硬件的同時,也要跟進軟件管理。小區改造后,還要不斷探索小區管理經驗,提升管理水平,確立小區物業管理模式,形成“居民參與、物業管理、社區監督”“多方合唱”的格局,推動小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鞏固改造成果,真正讓老舊小區改造贏得民心、造福民生。

(責編:張帆、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