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通塑膠”戴會斌: 時刻保持危機感,做有准備的企業

潘曉琴

2020年06月12日13:25  來源:嘉興日報
 
原標題:“晶通塑膠”戴會斌: 時刻保持危機感,做有准備的企業

【場景革命】

今年2月,在國內疫情最吃勁的時候,浙江晶通塑膠有限公司千方百計搶先復工。3月14日,伴隨著一艘裝載著公司5個集裝箱貨櫃的貨船從洋山港出發,公司順利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產能全面恢復。

作為一家制造PVC塑膠地板的外貿型企業,晶通塑膠在生產、研發領域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產品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疫情在世界范圍蔓延,這對於出口佔總銷售95%的晶通塑膠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

然而,晶通塑膠卻是愈挫愈勇。今年3月,公司總投資1億多元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啟動試生產﹔5月17日,晶通塑膠湖南常德門店開業,成為疫情發生后公司開設的第3家國內專營店﹔不久前召開的員工大會上,公司提出了全年銷售額15億元的總體目標,較去年12.8億元,再提升17個百分點……

“我深深體會到,這次疫情,對企業來說是一次綜合能力的大考。危機面前,考驗的是企業的綜合實力,企業創新能力要提高,技術要進步,市場開拓能力要增強,這樣運行質量才會高。隻有高質量運行的企業,才不會被突發事件擊倒,才能夠化危為機。”浙江晶通塑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會斌表示。

【實戰報告】

政企合力快速恢復產能

6月初,記者走進晶通塑膠生產車間,LVT地板生產線、WPC地板生產線、SPC地板生產線“火力全開”,24小時加快生產。

“復工復產來之不易,之前受疫情影響,積壓了很多海外訂單,所以恢復產能后,我們必須加快生產。”公司工會主席兼財務總監金漢南深有感觸地回憶說。

時間回撥到2月初,晶通塑膠積壓了不少海外訂單,原計劃2月1日春節假期一結束就開工,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徹底打亂了公司的生產計劃。

根據疫情的發展,戴會斌認為,如何早復工、早供貨,將是決定公司能否守住十年來積累的信譽和未來進一步鞏固市場的關鍵。

雖然意識到復工復產的重要性,但人從哪裡來?防控措施怎麼做?防控物資去哪裡籌集?就在戴會斌一籌莫展之際,公司所在地桐鄉市河山鎮政府為企業送上了“及時雨”。

原來,疫情發生后,河山鎮政府馬上意識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時,針對鎮上的龍頭企業成立了工作專班,幫助企業落實防控措施,並為企業復工進行指導。

一支由政府工作人員和公司相關負責人共同組建的晶通塑膠復工專班第一時間成立,進行疫情防控統一部署,並制定了應急預案,策劃復工方案。在工作專班的指揮下,企業成立了6個工作小組,落地各項舉措,分別對員工返程安排、居家隔離措施、每日體溫測量、廠區宿舍消毒、疫情宣傳教育、防護用品採購及回收、后勤食堂保障等工作進行詳細部署,明確各小組職責,用實際行動將防護措施落實到位。

2月12日,晶通塑膠復工,成為桐鄉市首批復工的企業之一。

但是,復工之后,人員問題成了公司提升產能的最大障礙。很多外省員工卡在了回來的路上,即便是順利返回嘉興,也要進行14天的隔離。

此時,金漢南留意到,公司很多員工家住湖州德清,雖然地域相鄰,但兩地交界處的關卡阻擋了他們每天的回家路。

而桐鄉和余杭、德清、南潯三地政府當時已共同明確四地企業復工后員工出行的相關事項,為四地員工返工開了“綠燈”。相關政策出台后,河山鎮政府馬上行動起來,抽調了多名工作人員,主動對接企業辦理通行証,晶通塑膠所需的50多張特別通行証,一天之內就全部辦理完畢。

打好出口內銷“混合雙打”

3月初,公司產能基本恢復,到崗人員超過90%。3月14日,當戴會斌看到春節假期后第一艘運載著公司5個貨櫃的貨船從洋山港出發,他長舒了一口氣。

然而,更大的挑戰很快又來了。

3月下旬開始,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

戴會斌苦笑著說:“之前一個月,是我們不停地打電話給國外客戶,請求暫緩發貨。3月下旬開始,角色互換了。國外客戶要求我們暫緩發貨,甚至部分要求取消訂單。”這樣頗為戲劇性的一幕,給了剛剛恢復產能的晶通塑膠當頭一棒。

此時,多年前的布局成為企業絕處逢生的關鍵一招。

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晶通塑膠在兩年前開始布局國內市場,專門組建內銷部,吸引了不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地板代理商。

如今,在全力維護海外市場的同時,晶通塑膠開始進一步考量國內市場的權重,配足內銷團隊力量,調整銷售戰略,擴大內銷比例。

技術是打開市場的金鑰匙。為了更好地迎合國內市場需求,晶通塑膠充分利用領先行業的技術,研發推出了包括防煙燙等在內的新產品。同時,借助早年的研發積累,公司還加大“私人定制”的力度——運用數碼打印技術,根據客戶的需求生產出個性化產品。據介紹,該款定制產品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利潤比原產品提高20%以上。

得益於新產品的研發和早年的市場布局,近3個月來,晶通塑膠在國內開辟了20多個新客戶,同時積極與綠城、萬科、佳源等品牌房產開發商對接,爭取成為其精裝修地產的供貨商。

“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給了我們全新的機遇。”戴會斌坦言,自2010年落戶桐鄉河山鎮以來,晶通塑膠從產值不足億元的企業迅速發展成超10億元企業,一路都在全速奔跑,“在如今海外市場的危機倒逼下,我們今年大幅度加大了國內市場的開拓力度,計劃今年國內銷售額達到1億元,把國外市場損失的從國內補回來。同時,今年開始正式試生產的智能化生產線將成為我們技術創新和智能制造新的起點。”

【贏之道】

機會永遠垂青有准備的人

疫情的發生帶給晶通塑膠在內的眾多外貿企業巨大的危機。

然而,面臨一樣的危機,晶通塑膠卻交出了不一樣的發展答卷。

“現在回過頭來看過去這三四個月,我們發現,公司早些年做的許多戰略布局,都在這次危機應對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戴會斌說,“比如,我們在企業不愁國外市場的時候,就做好了開辟國內市場的准備﹔再如,在產品產銷兩旺的時候,我們就以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重金投入研發,不斷加快創新的步伐﹔再比如,前幾年,我們就開始布局智能制造生產線,以更少的用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機會永遠垂青有准備的人。在戴會斌看來,創辦企業的10年時間裡,是時時刻刻存在的危機感,推動晶通塑膠先人一步,提前做好布局,做有准備的企業。

(責編:郭揚、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