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個“藍灣整治”國家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舟山“治”出美麗生態岸線

方臻子

2020年06月18日08:40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舟山“治”出美麗生態岸線

夏日的舟山魯家峙北岸海洋文化特色景觀帶,人來人往,歡聲笑語,滿眼綠意,但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廢棄碼頭和建筑垃圾堆場。“最美海岸線”重現,要歸功於2016年開始的舟山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6月17日下午該項目通過竣工驗收,是浙江首個通過竣工驗收的“藍灣整治”國家項目,這也標志著海洋生態補償機制的浙江實踐取得重大成果。

“以前,這裡是沒人來散步的。”入夜,一家海鮮排檔的老板娘王燕娜正忙不迭地招呼食客,“藍色海灣整治讓環境變好了,魯家峙島夜景也美了,大家都喜歡來這裡散步、跳廣場舞,生意也更好做了。”

“藍色海灣整治,是我國‘十三五’重大項目工程之一,是我國海洋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之一。2016年11月,舟山爭取到中央海島和海域保護資金支持,由此按下藍色海灣整治的啟動鍵。”舟山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指揮部項目組負責人介紹。

項目由海洋生態環境提升、濱海及海島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環境監測及管理能力建設等三大類21項工程組成,實際投資7.3億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3億元,主要針對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漁港以及魯家峙島,進行綜合整治修復,提升漁港現狀環境。同時,以點帶面,推進整個舟山市的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工作。

“舟山藍色海灣整治最大的亮點,是本島南側濱海生態廊道的建設。”項目組負責人表示,3年多時間,舟山清理近岸廢舊構筑物12.5萬平方米、拆除廢舊碼頭18座、整治修復海岸線8.7公裡、生態濕地恢復15.05萬平方米,並建設了3處海島生態公園,加快城市有機更新。舟山還完成了漁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灣海底清淤,清淤量達352萬立方米,並截留陸源入海污水,加快港灣水體轉換。

“舟山讓遭受人類干擾與破壞的海洋生態得到了相應補償和有效修復。”參與本次驗收的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有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舟山的海岸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臟、亂、差的工業岸線,設立了休閑自行車道、人行觀光道和觀光大平台,轉變成具有生態、景觀、休閑功能的生態岸線和生活岸線,逐步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島麗”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舟山市有關負責人表示,整治打通了海島的“兩山”轉化通道,提升了海島人民的幸福感,開辟了一條海洋生態修復的新路徑。下一步,舟山藍灣整治行動還將探索更深入的生態治理機制,努力把舟山打造成為全國海島生態修復的“海上重要窗口”。

(責編:張帆、張麗瑋)

原創推薦